林佳龍致詞提到,這本書的誕生,其實有一段特別的緣起。一次親友聚會上,林佳龍的夫人廖婉如曾問林尊賢是否寫過回憶錄,他卻謙稱自己只是個平凡無奇的外交老兵,還不至於重要到值得留下紀錄。然而,廖婉如認為他是台灣外交史的重要見證者,若能留下回憶,必將成為後人珍貴的參照與回顧,因此特別鼓勵他提筆成書。
林佳龍說,林尊賢是台灣外交史上難能可貴的一位見證者。他的職涯跨越半世紀,足跡遍及菲律賓、澳洲、日本、斐濟、美國、加勒比海與韓國。他走過冷戰與後冷戰,經歷過斷交的衝擊,也見證台灣在國際體系中尋求生存與尊嚴的過程。這些經歷,本身就是台灣外交史的重要片段。然而,更令人動容的,是他以樸實的文字,把那些看似遙遠的國際事件,轉化為一段段與人相遇、與心對話的故事。

林佳龍指出,這本書裡看見了三層深意。首先,它讓我們認識外交的真相。外交並不是抽象的「國與國的交往」,而是具體的人與人的互動。林尊賢在書中多次提到僑界、媒體、同事與友人的幫助與陪伴。正是這些真實的人情往來,支撐著台灣在困難環境中不至於孤立。外交,從來不是孤單的談判桌,而是無數信任關係的累積。
其次,它展現了外交官的心靈風景。漂泊、孤獨、壓力,都是身在海外的日常。但林尊賢筆下有信仰的力量、有家庭的支持,也有友情的溫暖。這些篇章提醒我們,外交官並不是抽象的「國家代表」,而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他們同樣需要理解與關懷。

最後,這本回憶錄呈現了台灣的主體性。林尊賢提到,只有當台灣內部逐漸建立起民主與本土意識,我們在國際上才有真正的立足之地。這不只是政治的判斷,更是一個時代的精神。他在外交第一線的體會,讓這句話有了特別的重量。
林佳龍說,今天我們身處的國際環境依舊嚴峻。外交的挑戰從未減輕,只是換了一種形式。但閱讀林尊賢的回憶錄,我們能明白,外交工作的根本並沒有改變:它需要視野,需要人心,需要對土地與人民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