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原志保在《東洋經濟週刊》投書表示,賴清德就任已過一年,但陷入執政的極大困境。其中7月26日,針對24名在野黨立委的大罷免行動失敗,被日本及國際各大媒體相繼報導。儘管日本民眾對賴政府的關注度不如蔡英文,但不代表日本不關心台灣的相關動向。
前原提到,賴清德在2024年總統選戰中,主打接續前一任的「蔡英文路線」,作為最大公約數。不過前原認為,所謂的蔡英文路線,對於人權的多元性能表達尊重,例如2016年向原住民道歉、2019通過同婚法案等等。
對中政策方面,前原指出,蔡英文政府一向保持慎重的態度,強調「維持現狀」,謹守「中華民國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不承認「九二共識」的兩岸方針。
但前原認為,賴清德上任一年以來,與其討論他是否遵循蔡英文路線,不如說他已經「改變現狀」,走上自己的一條路。例如他在2024年10月提到「中華人民共和國不是中華民國國民的祖國」,今年3月甚至將中國稱為「境外敵對勢力」等等。在賴政府執政一年之後,蔡英文對中國「安全駕駛」的策略已逐漸改變。
此外,前原也說,賴清德在6月的「團結十講」談到的「雜質說」,以及對客家人說「聽得懂台語嗎?」都一再引發爭議。
前原強調,現今世界各國站隊明顯,台灣逐漸被孤立,持續在國際社會中尋找定位,必須依賴民主、人權、多民族共生,才能給予社會高度的支撐。賴清德與其加固特定的同溫層,應該要與中間人士或反對派尋求對話,不能只聽自己想聽的話,否則只會加速分化台灣,使執政更加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