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履中表示,台灣出口製造業正同時承受美國暫時性20%對等關稅、新台幣升值與貿易談判遲遲無果的三重壓力,競爭力流失風險上升,他認為穩住產業信心是當務之急,經濟部證實,7日生效的關稅並非單純的20%,而是必須在既有最惠國(MFN)稅率上加徵,例如輸美工具機原稅率4%左右,加上20%對等關稅後實際稅率超過24%,若再加反傾銷或反補貼稅,成本更高。
他認為,雖然行政院已啟動穩就業、產業轉型、紓困貸款與多元市場開拓等方案,但在國際談判桌上的籌碼仍有限,暫時性關稅若無法靠國內對策撐住,產業掏空風險將快速擴大。工具機等產品原本稅率2至4%,加上20%對等關稅將會是20至24%以上,再疊加今年9%的匯率升值影響,「等於競爭力一次性削弱30%」。
翁履中表示,需要特別注意這不只是工具機產業的困境,其他台灣出口產品同樣遇到疊加關稅影響,他坦言沒有任何國家能「輕鬆解套」,認為現在是全民共體時艱的時刻,國內要團結,「不要害怕承認產業掏空危機正在發生!」
他點出執政者現在採取的紓困和補助是正確的做法,毫無疑問這是立刻幫助產業的第一步,穩住信心是台灣現在需要的努力,此外,他也建議央行適度讓台幣貶值,替出口企業爭取喘息空間。
他認為,若台灣能用自己的對策穩住國內陣腳,撐過關稅戰的前期,當美國遇到關稅戰的反作用力,幾個月後做出調整的可能性不低,利用台灣的經濟實力穩住產業,不僅是守住台灣產業的必要,也是未來的談判桌上多一分底氣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