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科會報告指出,這次方案將聚焦3大主軸策略推進,包括第一,促進關鍵應用服務落地。協助通訊技術與各行業應用整合,落實遠距醫療、智慧交通、海洋通訊等場域,推動通訊普及,縮減數位落差。

第二,建構實驗網,加速技術研發與試煉。透過衛星地面設備實驗網、6G模擬網、測試驗證平台等建置,加速我國通訊產品商用化進程,並強化廠商研發能量。

第三,強化產業生態系跨部門協作。結合國科會、數位部、經濟部、教育部、通傳會、國家太空中心等力量,協助業者切入服務商規格與國際標準,從通訊晶片、射頻模組、終端設備到系統整合,打造從研發到市場的完整鏈結。

推薦新聞:台灣音樂家赴中演出遭逼喊「我愛中國」!綠營怒轟中共「騙吃毒藥」

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記者葉家瑋攝
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記者葉家瑋攝

國科會表示,全球衛星經濟規模預期將於2040年突破1兆美元,次世代通訊技術不僅是通訊產業的未來,更是促進國土安全、生活福祉與數位轉型的基石。我國應持續推動與美、日、歐等民主國家的技術合作與標準對接,打造可信任、去風險的民主供應鏈,強化在非紅色供應鏈扮演關鍵角色。

卓榮泰裁示指出,本方案將在6年內挹注270億元,透過「促進關鍵應用服務落地」、「建構實驗網、加速技術研發與試煉」,以及「強化產業生態系跨部門協作」3大推動策略,搭配第3期「國家太空科技發展長程計畫修訂版」,透過公私協力模式,打造以科技驅動產業創新的自主發展架構,深化國際合作,加強我國在全球供應鏈關鍵地位,使我國次世代通訊產業具有國際決策影響力,讓台灣成為民主陣營不可或缺的信賴夥伴。

卓榮泰也請相關部會在技術發展、國際合作、法規完善及人才培育等面向,共同落實方案推動,並請國科會持續擔任跨部會整合角色,落實跨部會協作機制,定期滾動檢討推動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