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秋明說,他與法官同樣接受過完整司法訓練,並在各級檢察署及法務部、行政院服務,擁有豐富司法與行政實務經驗。他指出,國際上由檢察官擔任大法官或院長,其實不乏其例。例如,目前國際刑事法院(International Criminal Court)的院長赤根智子(あかねともこ Akane Tomoko),是一位日本檢察官。 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 Elena Kagan 被任命為大法官之前,也是一位司法部的檢察官(Solicitor General)。我國也一直有檢察官出身的大法官,持續在為我國的憲政法制付出努力。

蔡秋明提及,在過去任職期間,他曾在地方、高等、最高檢察署擔任過檢察官,分別對應過各級法院的法官。也曾調至法務部及行政院辦事,並在法務部擔任國際及兩岸法律司司長達 4年之久,有了相當的行政主管歷練。

「審判獨立、程序透明、尊重專業、信賴同仁,是我未來施政的原則。」蔡秋明指出,台灣司法當前最大困境之一是辦案負荷過重。他認為,要改善此一問題,應從5方面著手:增加法官助理與書記官員額;提升司法預算水準;減少進入法院的案件數;導入AI系統協助裁判書撰寫;簡化訴訟程序,加快審理效率。

蔡秋明提及,提升人民對司法的信賴,是改革重要目標。自2023年起施行的國民法官制度,獲得不少正面回應,他希望能進一步推廣此制度。同時,他承諾將建立「可預測、有法律依據」的量刑基準,回應外界對量刑不一的批評。

維護被害人權益方面,蔡秋明表示,未來司法院改革將聚焦於保障被害人的訴訟地位,營造一個能同時保護被告與被害人權益的司法制度。

最後,蔡秋明說,他充分理解社會對司法的不信任與對憲政體制遭干預的憂慮,但他相信只要堅持獨立、公開、透明的原則,就能讓憲政審判贏得社會信任。他強調「若大院願意給我機會,我願意傾盡全力守護人民權利、推動司法改革、堅守審判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