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明典指出,噴射氣流本質上是冷暖空氣交界所形成的高速風帶,最強噴流代表冷暖空團對峙的位置,也是冬季風暴生成或增強的區域,因此成為中緯度氣象分析的指標。美國氣象播報與專業分析更是幾乎每天檢視噴流位置,甚至形容噴流是「冬季風暴的能量來源區」,因為大部分暴風雪、寒潮路徑都沿著噴流發展與移動。
台灣位在副熱帶緯度,平時並不直接處在主噴流帶上,因此一般天氣預報較少談到高空噴流。只有在冬季、噴流位置整體向南壓時,冷暖交界會更靠近台灣,不僅冷空氣南下更有效率,天氣系統移動也變得更迅速,甚至可能影響跨洋航班。
鄭明典過往的分析中提到,若噴流偏北、強度不明顯,北方冷空氣難以南下,容易使台灣出現「夏季變長、冬季變短」的現象;反之,噴流南壓時,冷空氣就更容易影響台灣,使冬季感更明顯。
除了天氣效應,噴流也會直接影響飛行時間。國泰航空先前在官方文章指出,亞洲飛往美國西岸的航班若能搭上噴流順風,通常比返程縮短 1 至 2 小時;若遇到特別強的噴流,時間差甚至更大。有時為了爭取噴流帶來的速度優勢,航空公司甚至會選擇「飛更遠但更快到」的航線。
高空風場圖顯示,約 12 公里高空就是噴射氣流所在的位置。冬季時冷暖空氣的交界會往南移,噴流帶也會跟著偏南,強風區因此更靠近台灣。近期有民眾回想起前幾年農曆年掀起的「暴龍級寒流」,指當時北極噴流也曾大幅南下至台灣附近。鄭明典說明,該次寒流確實也是噴流異常南壓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