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由法律學者林春元與環境律師蔡雅瀅聯手創作,林春元表示:「小時候,我們往往不假思索地相信大人說的話都是對的;長大後,在工作上又常被期待自己說的話都是對的。但在現實社會,只要立場不同,就很容易被視為錯的。」他希望作品凸顯威權時期對言論自由的控制,也期望為當今對立社會提供更多反思與對話的空間。
《園丁的孩子》由藝術工作者方一隻創作,她希望透過植物與人的相處拉出故事線索。外來植物看似輕柔卻有著極大的破壞力,象徵無法輕易根除的威權歷史及其恐懼遺緒。方一隻表示,根除並無捷徑,唯有「時時勤拂拭」慢慢修剪、學會共存。厲害的園丁擅長等待,同時鑿掘與修剪,而轉型正義的園丁,就是願意梳理歷史、等待真相破土而出的人。
雖然兩本繪本以晦暗歷史為題,但作者希望以孩子的視角迎向明日,「哭過的眼淚,終究能化為星辰,綴在影子上發光。」這兩本繪本不只給兒童看,讓孩子理解自由、尊重與等待,也給一般讀者看,邀請大人重拾記憶與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