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傳健指出,若民眾發現市面上仍有違規販售、展示加熱菸的情形,可直接向當地衛生局檢舉,由衛生單位依法開罰。若消費者已購買或使用相關商品,造成健康疑慮、或有生命財產受損之虞,可依法申請消費爭議申訴,消保官會協助雙方進行協商與調解。他強調:「只要涉及消費交易,我們都會介入協助,確保消費者權益不受侵害。」

至於如何辨識合法商品?林傳健提醒,依照《新興菸品自治條例》,未滿20歲者禁止購買、吸食或持有任何菸品或加熱菸,販售、供應或宣傳給未成年者也屬違法。消費者在購買時,應確認商品包裝上是否清楚標示尼古丁、焦油含量及警示字樣,若標示不全或與廣告不符,可依法要求退款或更換商品,並可同時向衛生局檢舉。

他也特別提醒,超商與銷售端雖非菸品製造者,但屬第一線販售者,仍需負起法律責任。若販售未標示或違法商品,與製造業者同樣會被罰。林傳健表示,超商有義務確認販售商品是否符合《菸害防制法》及地方自治法規規定,否則將面臨罰鍰與行政處分。他強調:「業者不能只怪製造商,賣方也要盡到把關責任。」

此外,政府目前針對加熱菸仍屬嚴格管理階段,除須經衛福部核准外,各縣市也有地方自治條例約束,包含販售地點、廣告方式、年齡限制等。林傳健呼籲民眾務必透過合法通路購買,避免買到未核准或標示不實的產品,一旦發現可疑商品,應主動向衛生局或消保官反映,共同防堵違法產品流入市場。

消基會會秘書長陳雅萍指出,依照相關法規,加熱菸產品的外包裝標示必須「固定、不可拆」,不能僅貼在外層塑膠封膜上或可輕易移除的部分。她質疑,既然業者當初有送審,主管機關卻未發現這項問題,顯示審查流程恐有漏洞。

陳雅萍表示,若產品未標示屬於違規行為,依《菸害防制法》規定,製造商與販售業者都可能被罰。不過從消費者權益角度來看,關鍵在於產品是否「危害健康」或僅是「標示瑕疵」。若是尼古丁含量超標等涉及健康風險的情況,屬於重大違法,可主張解約退貨;但若僅為包裝未標示,則是一般瑕疵,可退貨或換貨,未必能要求額外賠償。

她強調,既然主管機關已明確要求下架、不得販售,消費者可依此主張退貨,廠商與通路應負起收回責任,不能將問題轉嫁給消費者。不過後續廠商與主管機關、菸商間的責任與賠償問題,則需另行釐清。

加熱菸上市但未依規定標示尼古丁含量,新北市府派員查緝要求下架。新北市府提供
加熱菸上市但未依規定標示尼古丁含量,新北市府派員查緝要求下架。新北市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