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屆「信誼兒童發展國際研討會」以「執行功能啟動兒童全人發展」為主題,邀請來自美國、英國、台灣的學者分享最新研究成果。

當代最具影響力的執行功能研究學者,美國明尼蘇達大學菲利普.澤拉佐教授(Philip David Zelazo)指出,執行功能由大腦前額葉皮質負責,是協助管理注意力、情緒與行為的高層次認知能力,主要包括抑制控制、 認知彈性、工作記憶三項核心能力。

澤拉佐說明,執行功能深刻影響學業、人際與情緒表現。依情緒與動機涉入程度,可分為「冷」與「熱」兩層面:冷執行功能關乎理性思考與認知控制;熱執行功能則協助孩子在情緒牽動下能冷靜決策。幼兒期是EF快速發展的關鍵階段,透過適當練習可有效強化。 

英國劍橋大學克萊爾.休斯教授(Claire Hughes)長期研究發現,執行功能比智商更能預測孩子的學業與生活適應。EF在嬰幼兒期逐步發展,若能具備良好的抑制與認知彈性,在團體中更能調整情緒、協商合作。反之則易出現攻擊行為或社交困難。

第九屆「信誼兒童發展國際研討會」以「執行功能啟動兒童全人發展」為主題,國內外學者分享最新研究成果。信誼基金會提供
第九屆「信誼兒童發展國際研討會」以「執行功能啟動兒童全人發展」為主題,國內外學者分享最新研究成果。信誼基金會提供

台灣清華大學陳湘淳教授指出,紐西蘭長達52年的追蹤研究顯示,幼兒期抑制能力差者,成年後健康、收入與幸福感都較低。她強調,執行功能可以透過練習提升,幼兒階段效果最佳。父母若能掌握這段黃金可塑期,可以奠定良好的學習、人際與情緒基礎。

休斯教授指出,環境與家庭互動品質深刻影響EF發展。溫暖、回應性高的教養方式與規律的生活,以及同儕友伴互動,都能促進EF。她的跨國追蹤研究發現,不論文化差異,只要父母展現敏感與支持,孩子的EF表現都更佳;即使在低社經家庭,只要有結構的照顧和優質的遊戲環境,也能有效促進發展。

她強調,合作性遊戲如角色扮演、桌遊、拼圖等,能幫助孩子練習記憶、等待與自我調節,是培養EF最自然有效的方法,在生活與遊戲中培養EF,澤拉佐建議可以在生活中落實兩項練習,幫助孩子提升執行功能,包括反思練習及正念練習,建立「停一下、想一想、再行動」的習慣,提升計畫與記憶能力。

陳湘淳教授補充,4至7歲是工作記憶成長的關鍵期,父母可以透過「老師說」、「紅綠燈」、「123木頭人」等遊戲訓練抑制控制,也能利用數字排序等活動練習記憶力。親子共玩與友伴遊戲是促進EF的最重要的途徑。

信誼基金會董事長張杏如表示,自2000年起,信誼基金會以長期規劃的模式,定期舉辦兒童發展國際研討會,促進學術與實務交流,讓「關懷兒童發展」的理念,結合國際趨勢在社會持續扎根。今年聚焦「執行功能」,正呼籲國際研究趨勢與教育現場需求。

為了讓父母掌握幼兒發展的黃金時期促進發展,今天下午,邀請澤拉佐與休斯兩位專家,以現場和線上同步方式,和父母探討如何從日常互動中,啟動孩子的執行功能發展,呼籲父母,別讓「超前學習」取代孩子的「探索時光」,真正重要的是在日常遊戲與陪伴中,營造自主學習的環境,培養專注、規劃與自律。這些「隱形能力」,將成為孩子面對未來挑戰最關鍵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