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明川醫師說,眼瞼下垂是位在上眼皮深處的提眼肌出現無力或鬆弛的現象,這會造成睜眼功能變弱,進而讓外觀看起來較為衰老且沒精神、雙眼皮變成多眼皮,患者本身的視野線也會漸漸受影響,如此視野缺損也會對外出交通造成安全影響。
他說,多數下垂原因可能是年邁退化,也有部分的人是因為天生結構缺少提眼肌,後天因素的退化大多以40、50歲以上居多,近年可能3C使用率高,眼瞼下垂案例有年輕化趨勢,像是這位患者約37歲開始眼瞼下垂是臨床上較年輕的案例。
患者求診時透漏,眼皮遮擋視線越來越嚴重,經常被笑怎麼好像都睡不飽,雙眼的眼皮下垂高低程度也不同,這讓她很擔心無法治療回到最佳狀態。對此,呂明川醫師表示,凡是原本提眼肌功能正常,盡早做治療的話,即使退化都可以透過微創的提眼矯正讓肌肉回復到完全睜眼狀態;經評估如果退化太嚴重,則採取「筋膜移植術」,以人工懸吊帶或自體腿部筋膜移植,皆能達到懸吊的目的。
另外,假如因為天生無提眼肌或是退化到極為嚴重狀態,則評估建議做「前額懸吊術」,這是利用前額肌肉來懸吊。呂明川醫師呼籲有不同程度的下垂,都建議盡早就醫整形外科,讓專業醫療介入,避免錯過治療的黃金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