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醫師蕭捷健醫師在臉書分享,關鍵就在進食時間是否和生理時鐘對齊。2023年韓國天主教大學研究也證實這點,研究把36名受試者分成「早作息型」和「晚作息型」。結果顯示,早作息型體重和體脂都明顯下降,血糖更穩定;反之,晚作息型雖然胰島素分泌上升,卻導致血糖震盪,甚至出現胰島素阻抗。
蕭捷健提醒,間歇性斷食不只看「吃什麼」,更要注意「什麼時候吃」。想要更好的代謝效果,建議盡量在中午前吃下第一餐,才能真正發揮168斷食的減重與健康效果。
【記者黃泓哲/台北報導】「明明蛋白質吃得夠、運動也有做,為什麼體重就是不動?」這是一位學員在診所最初的疑問。她雖然執行168斷食,但常常晚上9點才吃晚餐。經過減重醫師蕭捷健醫師建議,把進食時間往前移,改成早上10點到傍晚6點,甚至挑戰8點到下午4點,短短10週後,竟甩掉8公斤、體脂降了10%。
減重醫師蕭捷健醫師在臉書分享,關鍵就在進食時間是否和生理時鐘對齊。2023年韓國天主教大學研究也證實這點,研究把36名受試者分成「早作息型」和「晚作息型」。結果顯示,早作息型體重和體脂都明顯下降,血糖更穩定;反之,晚作息型雖然胰島素分泌上升,卻導致血糖震盪,甚至出現胰島素阻抗。
蕭捷健提醒,間歇性斷食不只看「吃什麼」,更要注意「什麼時候吃」。想要更好的代謝效果,建議盡量在中午前吃下第一餐,才能真正發揮168斷食的減重與健康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