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台灣天氣依舊高溫悶熱,午後雷陣雨成為日常,民眾出門經常需要隨身帶傘。不過,專家提醒,除了眼前的天氣型態,全球氣候也正在出現不容忽視的變化。
氣象專家林得恩今(29日)在臉書粉專「林老師氣象站」發文表示,美國國家氣象局氣候預報中心(CPC)最新氣候模式模擬顯示,反聖嬰的發生機率在今年9月開始增強,10至12月的機率達70%以上,且可延續至明年1月,隨後才會逐步下降並回歸中性狀態。
他解釋,根據過往氣候特徵,若反聖嬰現象出現在秋季,颱風生成位置通常偏西,與東北季風共伴時,台灣及南海地區受影響的機率將明顯增加,豪雨致災風險也會升高。2008年颱風辛樂克、薔蜜就是典型案例,對台灣造成嚴重影響。
林得恩也提到,統計歷史紀錄顯示,反聖嬰期間台灣秋季在東北部及東部的降雨量往往偏多;而進入冬季至翌年春季,平均氣溫則常低於氣候值,發生機率約六成。他提醒,未來幾個月必須持續留意反聖嬰的發展,以及與颱風、東北季風的交互作用,才能及早防範相關災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