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加州大學研究團隊日前在國際期刊《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發表最新成果,利用人類肝臟細胞模型,觀察4種常見PFAS對肝臟功能的影響。結果發現,這些物質會造成肝臟脂肪堆積,甚至啟動與肝癌相關的訊號路徑,增加脂肪肝和肝癌風險。研究還顯示,男性與女性細胞反應有所不同,顯示性別差異可能會影響疾病風險。

研究進一步指出,不同PFAS有不同的毒性表現。例如,全氟辛酸(PFOA)和全氟己烷磺酸(PFHxS)特別容易增加肝臟脂肪;全氟壬酸(PFNA)則會啟動氧化壓力、DNA修復和發炎通路,被認為最可能誘發癌症;至於全氟辛烷磺酸(PFOS),主要影響男性細胞,可能促進腫瘤發展。所有PFAS也都抑制免疫功能,讓身體更難抵抗腫瘤。

其實,這並非第一次有研究提醒PFAS的健康風險。過去已有科學證據顯示,PFAS暴露與糖尿病風險增加31%、甚至提升結直腸癌細胞活力有關。再加上瓶裝水和部分自來水都能檢出PFAS,日常暴露的風險不容小覷。不過,專家建議,透過煮沸或使用活性碳濾水器,仍能有效降低飲水中的PFAS濃度。

醫界提醒,雖然目前多數研究仍停留在細胞或動物實驗階段,但科學證據逐漸指向PFAS對肝臟、代謝與癌症風險的危害。對一般民眾而言,日常生活中可透過減少使用含PFAS產品、聰明挑選餐具與化妝品,以及確保飲水過濾設備維護得宜,來降低不必要的健康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