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師薛曉晶指出,鋰在腦中除了維持突觸運作,還能保護髓鞘並抑制發炎。當飲食中鋰攝取不足,或因β-類澱粉蛋白堆積讓鋰被「鎖住」,就會引發一連串退化現象,包括β-類澱粉蛋白與磷酸化tau蛋白累積、小膠質細胞過度活化,以及突觸與髓鞘流失,進而加速認知衰退。

營養師薛曉晶分享研究團隊更發現,一種不易被β-類澱粉蛋白結合的鋰鹽——鋰草酸鹽(Lithium orotate),能在動物實驗中有效減少病理變化並保護記憶力。雖然鋰是微量元素,但可透過飲食獲得,例如全榖雜糧、黃豆、硬質乳酪、洋蔥、大蒜、葡萄與杏仁等食物,長期攝取能提供溫和保護力。不過,堅果雖含鋰量高,熱量也高,建議適量即可。

 

薛曉晶提醒,均衡飲食、多吃蔬菜與全榖、補充足夠水分並維持運動習慣,能讓大腦維持抗發炎狀態。若家族有阿茲海默症病史,可與醫師討論是否需要額外補充低劑量鋰鹽。搭配被科學證實有助延緩失智的「麥得飲食」(多吃綠葉蔬菜、全榖、莓果、堅果等),或許能為大腦多爭取幾年的健康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