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基會今(6日)表示,在台美暫時性關稅協議確定20%後,總統賴清德召開記者會,強調「仍有努力空間」,並重申談判團隊堅守的4大原則包含保障國家利益、產業利益、糧食安全,以及國人健康。

但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年初曾點名台灣應廢除美牛禁令、放寬萊豬萊克多巴胺殘留值,由於台美關稅談判觸及排除非關稅貿易障礙,近期盛傳台灣有意放行過去管制的美牛內臟及絞肉,並將豬腎萊劑容許值比照國際標準。台灣目前針對美豬腎的萊劑容許值為0.04ppm,若比照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的0.09ppm,將更為放寬。

對此,消基會重申立場:「不反對與美方進行貿易談判,但堅決反對以犧牲消費者權益作為談判代價」,並舉例美國前總統甘迺迪在1962年提出消費者應享有4大基本權利,包含安全的權利、被告知的權利、選擇的權利及表達意見的權利,台灣政府的談判團隊也應該勇敢引用這一理念,告訴美方農產品必須明確標示產地,這是對國民健康的基本保障。

如果美方一再逼迫施壓,消基會則提出創新「間接辨識策略」,當市場上唯有美豬、美牛沒有標示來源時,若加強肉品產地標示查察工作,使其他國家肉品標示清楚,消費者即可反向判斷未標示者可能來自美國,進而迴避風險。

推薦新聞:南部災區沒訊號!NCC明啟「災害漫遊」 最久到10月底

同時,消基會也提出3項具體建議如下

強化非美國肉品標示稽查:嚴格要求來自其他國家的肉品揭露產地,並進行定期查察與公告。

開發肉品追溯查詢平台:建立網站或APP,供民眾掃描包裝條碼,查詢來源國、進口商、配送通路與檢驗紀錄。

修法賦予產地未標示者為「高風險品」:將「標示不明商品」自動視為高風險,要求提高邊境檢驗比率並限制通路販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