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初期多觀察,不要急著投入

多方了解對方背景:不要只聽對方說,可以透過共同朋友、社群媒體等管道,多方了解對方的交友圈、工作狀況、家庭背景等。

觀察言行舉止:留意對方是否情緒不穩定、容易暴怒、對人對事態度是否偏激、是否過度控制欲強、是否常說謊或誇大其詞。

注意對待他人態度:觀察對方如何對待服務生、計程車司機、家人或朋友,這往往能反映其真實品格。

了解感情史:試著從對方口中或透過旁人了解其過往感情經歷,是否有暴力傾向、劈腿、騷擾前任等不良紀錄。

避免快速同居或深入發展: 在還不夠了解對方之前,不要急著同居或發展過於深入的關係,給自己足夠的時間觀察。

觀察對方如何對待服務生、計程車司機、家人或朋友,這往往能反映其真實品格。示意圖,資料照
觀察對方如何對待服務生、計程車司機、家人或朋友,這往往能反映其真實品格。示意圖,資料照

警惕危險訊號

強烈控制欲:對你的行蹤、交友、穿著等都想掌控,甚至要求你遠離朋友或家人。

情緒起伏大且難以控制:經常因為小事暴怒、摔東西,或是情緒化地威脅、恐嚇。

言語或肢體暴力:說出貶低、羞辱、威脅你的話語,或有推擠、拉扯等肢體上不當行為。

過度依賴或自私:要求你生活以他為中心,無法獨立生活或思考,只考慮自己的感受。

缺乏同理心:無法理解或尊重你的感受,對你的痛苦無動於衷。

威脅傷害自己或他人:談到分手時,以傷害自己或傷害你、你的家人、朋友來威脅你。

慣性說謊或推卸責任:經常說謊、欺騙,或是在發生問題時總是把責任推到別人身上。

推薦新聞:台灣美食展連4天登場 住宿餐券最低1.9折開搶

 設立明確界線並堅守原則

清楚表達自己的底線:讓對方知道哪些行為是你無法接受的,並在對方越界時堅決制止。

不要心軟或妥協:當對方出現危險訊號時,不要因一時心軟或害怕而妥協,這只會讓對方得寸進尺。

保護個人隱私:不輕易分享過於私密的個人資訊,也不要讓對方掌控社群帳號或手機。

保持獨立的社交圈:維持自己的朋友和家庭關係,不要因為談戀愛就斷絕與外界的聯繫。

不輕易分享過於私密的個人資訊,也不要讓對方掌控社群帳號或手機。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不輕易分享過於私密的個人資訊,也不要讓對方掌控社群帳號或手機。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尋求協助,不孤單面對

告知親友:如果你發現對方有恐怖情人的傾向,務必告知你的家人、朋友或信任的師長,讓他們知道你的狀況。

尋求專業協助:如果你感受到威脅或已經遭受暴力,請立即向113專線、婦女救援基金會、現代婦女基金會等專業機構求助,他們能提供法律諮詢、心理輔導等協助。

保留證據:如果對方有威脅或騷擾行為,請盡可能保留相關證據,例如對話紀錄、錄音、照片等,以備不時之需。

必要時報警:如果你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脅,請毫不猶豫地撥打110報警。

如果對方有威脅或騷擾行為,請盡可能保留相關證據。示意圖,資料照
如果對方有威脅或騷擾行為,請盡可能保留相關證據。示意圖,資料照

循序漸進,避免刺激對方:如果對方情緒不穩,可以考慮循序漸進地表達分手的意願,避免一次性地刺激對方。

找人陪同:在討論分手或拿回個人物品時,盡量找信任的朋友或家人陪同。

告知共同朋友:讓共同朋友知道你們已經分手,並請他們在你和對方之間保持距離。

切斷所有聯繫:分手後徹底刪除對方的聯絡方式,包含社群媒體,避免對方有機會持續騷擾。

更換門鎖或搬家:如果對方知道你的住處,考慮更換門鎖,甚至搬家。

遇到恐怖情人是一件非常不幸的事情,但請記住你不是一個人,有許多資源可以幫助你。保護好自己永遠是第一要務,可考慮重新調整自己的生活方式,甚至是變更工作,也有人會選擇先出國避避風頭等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