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疾管署公開資訊,類鼻疽是由一種存在於土壤和水中的細菌引起,人類主要是經由皮膚傷口接觸到受污染的泥水或吸入細菌而感染,並不容易人傳人。常見症狀包括發燒、咳嗽、胸痛,有時也會出現皮膚化膿或淋巴腫大,嚴重者甚至會引發敗血症。由感染到發病的潛伏期可能短至2天,也可能長達數年,因此常被誤認為是普通感冒而延誤治療。

根據疾管署資料,糖尿病、肝病、癌症、免疫功能低下者等都是高風險族群,一旦感染類鼻疽,轉為重症的機率也會增加。雖然台灣的致死率約為4.5%,但國際統計最高可達75%,不可輕忽。

推薦新聞:市府站15分就到!最新「韓系動物園」免跑宜蘭 暑假免費入園

疾管署過去就曾多次提醒民眾,風災後應避免赤腳踩泥或接觸污水,若皮膚有傷口,務必穿戴手套或鞋套,並在接觸後馬上清潔傷口。做好防護,就是預防類鼻疽最有效的方法。若出現疑似症狀,也應盡快就醫並告知暴露史,及早使用抗生素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