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醫院小兒部今年啟動首例SMA藥物注射治療,病童經過4個多月治療後,病情獲得控制,坐姿變得穩定,手腳活動也明顯進步,生活自理能力變強,依賴照顧者的程度下降,信心也跟著提升。小兒神經科吳博銘醫師表示,這是病友與家屬等了多年的希望。
為了提升治療效果,成大醫院組成跨科整合團隊,包括神經科、影像醫學部與復健科通力合作。SMA藥物需經腰椎穿刺打入脊髓,而病人常合併脊椎側彎,施打技術困難度高,影像醫學部可協助精準定位、安全施打;復健科也會依病人狀況安排個別化訓練,幫助病人增強肌力、提升生活品質。
推薦新聞:影片|吃個飯堅持「露屁股蛋」 水手服妹子餐廳公然大膽脫裙
吳博銘醫師呼籲,國內目前能提供SMA治療的醫院不多,有需求的病友應把握健保新規,儘早就醫。隨著藥物與治療技術的進步,SMA不再是絕望的代名詞,每位病人都有機會翻轉命運、活出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