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管署說明,瘧疾是經由帶有瘧原蟲的蚊子叮咬而感染,症狀與流感類似,如發燒、頭痛、肌肉痛等,若未治療,可能導致休克、肝腎衰竭或死亡。這次男子感染的「諾氏瘧」屬於較罕見型態,主要存在於東南亞獼猴與蚊子之間的生態鏈中,過去在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等地皆曾有零星人類感染紀錄。
根據疾管署資料,截至7月1日,全台今年已出現12例境外移入瘧疾病例,是近19年來同期最高。患者年齡介於20多歲至60多歲,感染地點遍及非洲與亞洲,包括肯亞、獅子山、馬達加斯加、貝南、索羅門群島與菲律賓。其中惡性瘧占最多,有10例,僅1例為間日瘧、1例為諾氏瘧。
推薦新聞:壹蘋10點強打|曾馨瑩首接醫美代言身價超一線女星 每日赴北醫探99歲婆婆(狗仔直擊)
由於菲律賓巴拉望島瘧疾疫情嚴重,疾管署已將該地列為旅遊疫情第一級:注意,提醒計畫前往當地的民眾應加強防蚊,穿長袖、使用防蚊液。若將長時間停留在森林、叢林地區,建議提前1個月至旅遊醫學門診諮詢,並遵醫囑服用預防藥物。
疾管署呼籲,瘧疾可防可治,但不能輕忽。出國前應諮詢醫師是否需服藥,旅途中做好防蚊措施,返國後若有發燒、畏寒等不適,務必主動告知旅遊史與是否服藥,才能幫助醫師判斷、及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