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適逢農曆六月初七,民俗專家楊登嵙老師就分享,依據民間傳統信仰,這一天是玉皇大帝成道稱帝的重要日子,俗稱「天門開」。傳說中當天玉皇上帝敞開天門,三界十方諸神皆需上天朝賀,因此被視為一年當中最適合祈願補運的重要時刻,不少民眾將此日視為「做半年」、「補年中運」的吉日,向天公感恩並祈求下半年福氣安康。
據傳從農曆六月初六晚間11點起,全台各地宮廟便陸續湧現信眾前往祭拜,不少寺廟甚至整夜不關門,以應民眾補運祈福之需。補運儀式各地略有差異,以北部地區為例,信眾可自行前往寺廟祭拜,或委請駐廟道士、法師代為主持科儀。
參與補運的信眾,需準備祭品,包括紙製替身人偶(代表家中男丁女口人數)、補運專用金紙、米糕(象徵避邪補氣,上放一顆龍眼)、龍眼乾(代表「脫殼脫厄」)、水果、餅乾、壽麵等。儀式中將替身與金紙焚化,象徵將厄運隨之燒盡。祭拜完後,信眾會剝下龍眼殼,讓家人食用象徵個人福氣的「福圓」,寓意祈福圓滿、好運到來。
民俗學者指出,民間長期以來重視運勢與平安,特別在身體不適、事業受阻或家運不順時,會選擇在這天進行補運祈願。而「天門開」更被視為向上天表達半年來感恩與祈求未來好運的最佳時機,願望更容易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