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與非營利媒體《少年報導者》合作,聯手發布了兩項大型調查,針對全台兒童心智科醫師及國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研究。他們希望藉此喚起社會大眾對台灣孩子心理健康惡化問題的關注。

調查發現,像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自閉症、學習障礙這類先天性問題,雖然仍是孩子就診的主因,但盛行率並沒有增加。反而是與環境互動有關的憂鬱症、焦慮症快速攀升,成為目前兒心科門診成長率最高的診斷類別。而且,有些從小學就確診憂鬱症的孩子,已經出現自殺或自殘的念頭,情況令人憂心。

推薦新聞:壹蘋10點強打|郭台銘女兒遭冒名吸金!誆認購「永齡」投資案 套路超逼真(獨家踢爆)

另一項由國衛院林煜軒醫師負責的中小學生網路行為調查也指出,性私密影像外流、網路霸凌、網路遊戲成癮,都是大幅增加兒少自傷風險的重要因素。更令人擔心的是,這些網路問題在台灣學童和青少年族群中非常普遍,顯示網路世界帶來的傷害正迅速擴大。

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理事長林健禾提醒,青少年正值身體與大腦快速發育的關鍵時期,如果能早點注意心理困難,將能大幅降低未來物質濫用、人格障礙或成年後失能的風險。他呼籲政府設立跨部會、跨專業的單位,讓社政、衛政、教育部門能攜手合作,並投入更多資源,因應這場正在席捲全球的兒少身心風暴。

珍惜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