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報導,德國所稱的「核選項」是歐盟的《反脅迫工具法案》(The Anti-Coercion Instrument)。該法案在2023年通過後,從未動用過,因為賦予歐盟權力可限制外國直接投資、公共採購,以及各種貿易與服務措施,甚至可以凍結、沒入外國資產。


由於《反脅迫工具法案》威力強大,被稱為「核選項」。彭博報導,德國提出評估案後又警告,如果啟動這個法案的話,可能會面臨對方更強烈的報復。


法新社報導,中國是全球主要的稀土生產國,這些礦物主要用於製造汽車、電子產品與國防工業所需的關鍵磁鐵。中國本月宣布加強對稀土的出口管制措施。


中央社報導,塞夫柯維奇與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展開近兩小時的視訊通話後說:「我很高興今天進行了具建設性的討論,我們同意加強各層級交流。」


塞夫柯維奇在歐洲議會(European Parliament)所在城市法國史特拉斯堡(Strasbourg)對記者說:「我已邀請中方官員在未來幾天前往布魯塞爾,以尋找緊急解決方案。王文濤部長已接受邀請。」


歐盟表示,中方的限制措施已迫使部分歐盟企業停產,對經濟造成損害。


塞夫柯維奇還說,這些出口管制「沒有正當理由且具破壞性」。


布魯塞爾一直與七大工業國集團(G7)夥伴協調對中國祭出相關限制措施的回應,但塞夫柯維奇說,歐盟「無意升級衝突」。


他說:「然而,這種情況已為我們的關係蒙上陰影,因此儘快解決問題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