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諾貝爾醫學獎今天揭曉,由美國學者布朗柯(Mary E. Brunkow)和藍斯德爾(Fred Ramsdell)以及日本免疫學家坂口志文共享殊榮。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副教授陳斯婷在台灣科技媒體中心線上記者會說,過去學界傾向免疫反應越強越好,較關注「正向調節」,坂口志文的研究首次指出了「調節性T細胞」(regulatory T cells)在免疫系統中的關鍵角色,開啟了對免疫「負向調節」的全新認識。
這項研究給了學界一記當頭棒喝,免疫系統不僅需要「油門」,也需要「煞車」。陳斯婷說,透過正向與負向調節之間取得平衡,免疫系統的恆定才是維持健康的關鍵。這一發現對於臨床醫學具有深遠意義,特別是在自體免疫疾病、癌症免疫療法及器官移植等領域。
在坂口志文的「調節性T細胞」研究之後,布朗柯和藍斯德爾則進一步發現了關鍵基因Foxp3。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微生物與免疫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徐嘉琳指出,如果將調節性T細胞比喻為一個樂團,Foxp3就是「指揮家」,必須正確指揮各部門,整個免疫系統才能協調運作、合奏出健康的旋律。
徐嘉琳說,免疫系統在非常多疾病中扮演關鍵角色,除了自體免疫疾病、器官移植,還包括老化、神經退化性疾病,如阿茲海默症、失智症,及肥胖、糖尿病等代謝相關疾病,甚至是癌症免疫治療。全球目前已有超過200項相關臨床試驗正在進行,台灣也有許多生技公司投入,前景十分可期。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微生物及免疫學研究所教授陳念榮說,免疫學與現代醫學的關聯極為密切。從近年疫苗研發、感染症控制到癌症治療,國內外學界開始深入探討免疫系統與其他系統間的互動,如神經系統如何影響免疫反應強度、腸道菌叢與免疫調節的關係等,未來發展潛力無窮。(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