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仁勳告訴英國第四頻道新聞(Channel 4 News):「如果你是水電工、木匠——我們將需要數十萬人來建造這些工廠。各國經濟中的技術工種領域將迎來一波繁榮。每一年你都必須一再翻倍再翻倍。」
而黃仁勳不僅僅是說說,他還拿出真金白銀支持。現在技術工種非常搶手:建築工人無需大學學位,就能年收入超過 10 萬美元。
這家晶片製造商上周宣布,將投資1000 億美元給 OpenAI,用於資助基於 Nvidia AI 處理器的資料中心開發。根據麥肯錫(McKinsey)的預測,到 2030 年,全球資料中心資本支出將達7 兆美元。
一座 25 萬平方英尺的資料中心在建造過程中,最多可雇用 1500 名建築工人——其中許多人年薪超過 10 萬美元,還有加班費——而這些工作都不需要大學學位。建設完成後,大約需要 50 名全職人員維護設施。但這些工作平均還能在周邊經濟中再帶動 3.5 個就業機會。
黃仁勳呼籲更多電工和水管工,這與他更廣泛的觀點一致:下一波機會將出現在科技的「實體面」,而不是軟體領域。當被問及如果他現在 20 歲會學什麼時,黃仁勳坦言,他會更傾向於以物理科學為基礎的學科。他說:「對於現在畢業的 20 歲黃仁勳來說,他大概會選擇……更多物理科學而非軟體科學。」
CEO 們一致看法:白領不如藍領
黃仁勳並非唯一對技術工種短缺敲響警鐘的 CEO。
今年稍早,貝萊德(BlackRock)執行長 Larry Fink 表示,他已向白宮提出憂慮——移民勞工被驅逐,加上美國年輕人缺乏興趣,正為資料中心建設製造「完美風暴」。他在 3 月的一場能源會議上表示:「我甚至告訴過川普團隊的成員,我們很快就會沒有足夠的電工來建設 AI 資料中心。我們根本沒有足夠人手。」
本週,福特(Ford)執行長法利( Jim Farley) 也表達了類似擔憂,指出華府的再工業化雄心與實際勞動力缺口之間的矛盾。他對Axios 說:「我認為決心是有的,但沒有任何東西能支撐這種雄心。假如我們沒有足夠勞工,怎麼可能把這些產業帶回美國?」
根據法利6 月在 LinkedIn 上的發文,美國已經短缺60 萬名工廠工人和 50 萬名建築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