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央社,英國智庫「皇家聯合軍事研究所」(RUSI)今天在官網發布以「俄羅斯正如何協助中國為奪取台灣作準備」為題的評論文章,由RUSI副研究員丹尼柳克(Oleksandr V Danylyuk)、資深研究員沃特林(Jack Watling)撰寫,內容參考自國際駭客組織「黑月」(Black Moon)取得的總計數百頁俄文和中文文件。
《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報導,這些文件顯示在俄羅斯試圖打造全新的全球秩序以對抗西方之際,莫斯科與北京之間日益深化的同盟關係。分析人士認為,中俄錯綜複雜的合作關係也凸顯五角大廈試圖調整資源,將重心從防衛烏克蘭、歐洲轉向在亞太地區反制中國的弱點。
沃特林表示,「這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說明俄羅斯如何成為中國的助力」,兩國的安全挑戰幾乎無法分開。
他還說,未來若台海發生戰爭,俄羅斯的石油、天然氣及其他自然資源供應,還有龐大的國防工業,都可能成為「中國的戰略後援」。
丹尼柳克及沃特林在文章中寫道,俄羅斯正為中國特種部隊編組提供裝備及訓練,使其能在不被察覺下滲透他國領土,為對台灣、菲律賓及區域內其他島國提供進攻選項。
華郵報導,中俄持續強調緊密的安全夥伴關係,並認為這對抗衡美國及其盟友至關重要。不具名台灣安全官員評論中俄協議時表示,「中俄之間的軍事合作遠超過對外公開承認的程度」,台灣已追蹤到俄羅斯向中國提供先進傘兵指揮系統,台灣軍方已做好有效應對的準備。
分析人士指出,對中國而言,俄羅斯的空投專業與武器在準備可能入侵台灣方面最具價值。
美國布朗大學中俄軍事專家高德斯坦(Lyle Goldstein)表示,中方認為透過直升機或其他軍機投送小規模、裝備齊全的部隊「絕對必要」,這是其在衝突爆發初期數小時內向台灣投送數千名兵力計畫的重要關鍵。
儘管中國具備遠大於台灣的火力,但全面奪台對尚未經過實戰驗證的解放軍來說,仍會是複雜且高風險的行動。
高德斯坦指出,這使得俄羅斯在俄烏戰爭的作戰經驗對北京更有價值,目前「俄羅斯幾乎願意做任何事,只為了讓中國滿意並保持合作」。
對台灣而言,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蘇紫雲表示,「過去中國無法大量投送部隊並維持後勤支援,這被視為弱點,但如果俄羅斯提供技術支援,將使台灣的反登陸作戰面臨更大挑戰」。
面對中國日益加劇的挑釁行為及美國川普政府支援的不確定性,台灣已提升國防預算並專注於訓練,以擊退可能的入侵行動。今年的年度重大軍事演習也納入防備解放軍空機降桃園國際機場的演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