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報導,《華盛頓郵報》檢視衛星影像與獨立分析後披露,伊朗正持續在「十字鎬山」(Pickaxe Mountain)興建一座更深的軍事設施,地點距離6月22日遭美國轟炸的納坦茲(Natanz)核設施僅有幾分鐘車程,當時並未遭到打擊。
報導指出,十字鎬山場址的真正用途不明,不但國際稽查人員從未去過,伊朗當局也拒絕答覆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的相關提問。
分析人士估計,十字鎬山底下的廳室可能深達約79至100公尺,比福爾多(Fordow)核設施還深;美軍6月空襲時以大型鑽地炸彈空襲福爾多。伊朗2020年宣布十字鎬山計畫時曾說,將在當地設置一座離心機組裝生產廠,以取代同年稍早被破壞行動摧毀的生產據點。離心機為濃縮鈾所需的高速旋轉設備。
專家指出,自6月22日遭美軍轟炸後,十字鎬山場址出現3項重要變化,顯示工程在進行:一是強化外圍防護,二是加固一處隧道入口,三是開挖棄土增加,顯示持續進行地下施工。
科學暨國際安全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ce and International Security)專家勃克哈德(Sarah Burkhard)表示,加固並覆蓋隧道入口的原因是為提高抗炸能力,讓摧毀入口更難被炸坍塌。
據馬薩爾科技公司(Maxar)一名分析師指出,十字鎬山的隧道在同年12月動工,當地的規模與深度引發分析界懷疑可能另有他用,可能作為新的秘密濃縮鈾設施,或是供伊朗當成武器級濃縮鈾的安全儲放地。
不過分析人士也強調,山體內外的施工,不代表德黑蘭正加緊重建受創的核武計畫並加快製造核彈。
根據國際原子能總署的報告,在6月空襲前,伊朗已積累近900磅、濃縮至60%純度的鈾(接近武器級的90%濃度)。伊朗的庫存濃縮鈾的去向與所在地在遭空襲後依然不明,引發外界擔憂伊朗可能繼續隨時間暗中聚集製造核武所需的關鍵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