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古屋研究人員在每周公園捕蚊時發現,8月炎熱時期的蚊子數量明顯下降。調查負責人天野賢表示,極端高溫讓蚊子更難抓,實際數量雖不至於消失,但牠們確實會躲起來,才會讓人覺得數量少了很多。
專家指出,蚊子在攝氏20度的氣溫就會開始活躍,最適合叮人的溫度是25至30度。一旦高於30度,行動就會變得遲緩,超過35度就乾脆躲在樹蔭或草叢深處,避免烈日曝曬,活動力明顯降低,有如「中暑」般懶洋洋。
昆蟲學專家白井良和博士補充,高溫不僅抑制蚊子飛行及吸血行為,也會影響牠們的繁殖環境,烈日會讓花盆等處的積水快速蒸發,導致卵與幼蟲無法發育。
他提醒,蚊子雖然會到陰涼處避暑,傍晚或清晨仍會出現。入秋氣溫下降後預料會有一批新成年蚊子大軍出沒,民眾仍須注意防蚊,應儘量穿著淺色衣物、清掃環境避免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