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媒體報導,大而美法案命運懸而未決,儘管川普的共和黨掌控國會兩院,但黨內在福利計劃削減幅度上仍存歧見,而這些削減是為了延長稅收減免所需的財源。若參議院通過,法案將返回眾議院進行最終表決,再送交川普簽署成為法律。
從周一晚至周二早上,參議員針對各項修正案激烈辯論,每項修正案都需逐一表決,這項被稱為「投票馬拉松」(vote-a-rama)的程序目前已持續超過24小時。參議院內外皆可看到累攤的員工直接睡在地上或椅子上。
美東時間7/1日清晨6點(台灣時間7/1晚間6點)左右,副總統J.D.范斯(JD Vance)抵達國會山莊,顯示共和黨或許需要他投下關鍵的一票來打破僵局。參議院共和黨最多只能有三人倒戈,否則范斯將需出面投下關鍵同意票。
該法案的批評者之一是科技億萬富翁馬斯克(Elon Musk),他加強對共和黨的批評,指責他們「競選時承諾削減政府開支」,卻「轉身就投票支持史上最大的舉債法案」。
馬斯克曾領導「政府效率部門」 DOGE(Department of Government Efficiency),專責尋找削減開支的方法,直至與川普在此法案上鬧翻才離職。
根據美國財政部的數據,美國國債目前總額達到36兆美元(約1053兆台幣)。新估算顯示,若該法案通過,將再增加3.3兆美元債務。
法案中所提削減措施,可能使將近1200萬美國人失去健康保險保障,這是根據國會預算辦公室(CBO)──一個非黨派的聯邦機構──的分析結果。
共和黨內部辯論焦點在於應削減多少福利支出,以為3.8兆美元的川普減稅政策延壽提供資金。
其中一項由參議員科寧(John Cornyn)提出的修正案,建議削減對提供醫療補助(Medicaid)給特定罪名的無證移民之州的聯邦撥款,但未獲通過。
民主黨則猛烈批評削減方案,並試圖拖延參議院審議進程。
例如,參議員馬基(Ed Markey)提出刪除可能迫使鄉村醫院縮減服務甚至關閉的條款。
其他民主黨修正案則針對削減糧食援助,但皆依黨派路線遭否決。
兩名共和黨議員與民主黨並肩,投票反對開啟法案辯論,理由是希望進一步修改法案內容。
其中一位是北卡羅萊納州參議員提利斯(Thom Tillis),他在投票後宣布退休,並批評該法案背棄了川普與共和黨對選民的承諾,「太多政客只是被赤裸裸的政治算計驅使,根本不在乎他們在競選中對人民所作的承諾」。
來自肯塔基州的共和黨參議員保羅(Rand Paul)則反對國債增加與對醫療補助的削減政策。
整體來看,這場法案攻防戰不僅測試著川普的政治底氣,也再度突顯黨內矛盾與財政政策的巨大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