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安柏瑞德航空大學(Embry-Riddle Aeronautical University)副教授麥考密克(Michael McCormick)向CNN表示,過去發生的航空火災災難讓專家了解到,應該將噴射燃油主要儲存在機翼內,而非直接放在乘客座位下方, 「在航空發展的早期,燃油儲存在飛機腹部」。
因此,當達美航空的龐巴迪 CRJ900 客機周一迫降時,機身傾斜並在跑道上滑行,其載滿燃油的右側機翼折斷,導致大火。然而,飛機繼續滑行並翻滾。
曾在波音公司和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工作的航空航太工程師雅各布森(Joe Jacobsen)指出,在這次事故中,機翼的脫落有效防止了火勢蔓延到乘客艙內,「零件可能會損壞……但如果它仍在設計規範範圍內,那麼我們就必須分析它是如何損壞的,以及它是否按照設計預期的方式斷裂?」
雅各布森指出,機翼可能是因為維護問題或設計缺陷而折斷的,這些可能性將在調查中進一步探討。
麥考密克則補充,當機翼因撞擊完全脫落時,除了能夠丟棄可能引發爆炸的燃油之外,還有其他優勢,「我們希望能夠將燃油與乘客艙分離,同時確保機身能夠以穩定的姿態停下來」。
最終,飛機確實以穩定的姿態停下來了——儘管是倒立的。但所有人都倖存了,這在一定程度上要歸功於能夠承受極端衝擊力的堅固座椅。
麥考密克(McCormick)表示,大多數現代商業飛機都必須配備所謂的 16G 座椅,這意味著它們能夠承受 16 倍重力加速度的衝擊力,「在飛機事故中,即使飛機翻倒,你也不希望座椅散架或鬆脫,因此,這些座椅的設計重點並非舒適性,而是耐用性,如果你曾在經濟艙待過幾個小時,就會深深體會。」
飛行安全基金會(Flight Safety Foundation)總裁兼執行長沙希迪(Hassan Shahidi)指出:「在這次事故中,如果沒有安全帶,乘客肯定會被拋來拋去,受傷會更加嚴重。這是一個關鍵因素。」
如果這次墜機事故發生在幾十年前,結果可能會更加慘烈,CNN 航空分析師戈爾茲(Peter Goelz)指出:「如今所有商業飛機的座椅都固定在機艙內的軌道上,能夠承受最高 16G 的衝擊力。這意味著在類似這樣的迫降事故中,如果你正確繫好安全帶,你有很大的機會生還,並且能夠逃離飛機。當你將這一點與防火材料的進步結合起來……如果你遵從指示,你的生還機會將大大增加。」
但最重要的是——訓練精良的機組人員。 雖然高科技工程可能在此次事故中拯救了許多生命,但「對於能夠安全疏散乘客的機艙組員,無論怎麼稱讚都不為過」。
國際空服員協會-CWA(Association of Flight Attendants-CWA)主席尼爾森(Sara Nelson)表示,這架航班上的兩名空服員從未經歷過飛機顛倒降落的情況,但他們接受過多種緊急情境的訓練,包括在 90 秒內完成乘客撤離。
儘管數十名乘客當時被安全帶固定在座椅上,倒掛在機艙內宛如蝙蝠,但機組人員仍然在 90 秒內成功撤離了全機乘客,「這兩名空服員表現完美,無疑是英雄」。
麥考密克補充:「希望這次事件能讓公眾對空服員的工作有更多認識與感激。他們的職責遠不止於收拾垃圾和送飲料。他們是受過專業訓練的專家,負責確保乘客的安全,而這次他們表現得非常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