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新光美國電力基建(009805)、元太航太防衛科技(00965)、統一美國50(009811)、富邦 NASDAQ(00662)等十檔 ETF,不僅第四季績效表現強勢,受益人數更同步增加逾 5,000 人,成為市場追捧焦點。其他同樣在績效與人氣雙雙成長的 ETF,包括國泰費城半導體(00830)、中信日本商社(00955)、元大全球 5G(00876),第四季含息報酬皆突破 5%。

ETF 理財專家分析,今年台灣 ETF 市場呈現明顯「兩頭熱」格局,一方面主動式台股 ETF 熱度不減,另一方面海外股票 ETF 也在第四季紛紛冒出頭,形成相互拉抬的市場動能。從類型來看,買氣最旺的海外 ETF 主要集中於美國電力基建與航太防衛科技兩大主題,受惠於政策推動、軍工需求與能源結構調整; AI 帶動的科技與美股市值型 ETF,也吸引偏好成長型的投資人加碼。

展望 2025~2026 年,主動式台股 ETF 預計將有多檔新產品上市,投信市場可望進入更白熱化的競爭階段。專家建議,著眼 2026 年布局時,可優先留意上述海外主題的長線機會。

針對美國電力基建投資熱潮,新光美國電力基建(009805)經理人劉恆誌指出,今年來全球 AI 基建快速擴張,AI 數據中心用電暴增,使「電力」成為世界新的戰略物資,可視為「新石油」。目前美國在全球數據中心容量占比高達 44%,但有效備用電力偏低,電網與電源結構難以匹配需求,造成現階段供不應求。因此,美國急需透過政策鬆綁與政府補助,加速電網升級、能源調度與電力供應規劃,迎接「電力 + 算力」雙軸成長的新時代。

他進一步預估,美國電力基建產業自 2026 年起將進入長期「結構升級週期」。AI 帶動的用電需求並非短期現象,而是將推動美國在未來數年內出現更長線的能源擴建動能。從發電設備到輸配電系統都是首波受惠族群;由於規劃到落地通常需 2~3 年,2026 與 2027 年的資本支出將優先反映 2028 年後的市場需求,使電網投資規模有望大幅提升,相關設備與製造產業迎來長期成長機會。

市場專家補充,AI 帶來的缺電風險正加速推動美國能源政策轉向。為彌補電力缺口,美國政府擬透過能源部貸款計畫辦公室擴大融資擔保,並提高核能占比,目標在未來三年內啟動「數十座」核電廠建設,以公私協力方式吸引民間資金投入。若政策順利落地,鈾礦、核電設備、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R)等核能產業鏈可望同步受惠,並帶動美國輸配電與儲能設備的投資預期上調。

ETF 理財專家認為,在政策驅動與 AI 趨勢交織下,美國利基能源主題有望於 2026 年進入成長加速期,長線投資潛力不容忽視。AI 也正推動科技產業結構性升級,美股科技類股基本面至 2026 年仍被看好,相關 ETF 中長期具備增值空間。專家建議,投資人可採定期定額方式布局,把握震盪中的長期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