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IM保德信全球基礎建設基金經理人王翔慧表示,依高盛估計,資料中心需求自2023年至2026年間將成長逾八成,年複合成長率達17.7%。在美國,四大雲端服務供應商持續擴大資本支出,推動資料中心未來用電量大幅增加,其中超過六成電力將用於AI運算,對電力與公用事業帶來可觀挹注。
同時,全球針對AI基礎建設的資本支出規模也被市場寄予高度成長預期,至2029年有望上看5.5兆美元,年複合成長率達56%,電力供應因而成為兵家必爭核心。市場普遍認為,綜合型能源策略與天然氣發電具備最快銜接效果,其次才是核能與可再生能源搭配儲能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公用事業中的獨立發電廠也成為市場焦點。一方面具備相對低評價面優勢,另一方面相較傳統電廠更積極導入智慧電網與AI能源管理技術,並能快速擴建發電設施,供電穩定度獲大型雲端業者青睞。此外,購電價格呈現上行趨勢,有助提升營運效率與資本回報。
王翔慧認為,基礎建設產業不僅搭上AI浪潮,自2022年以來在升息、關稅戰與景氣震盪的環境中表現仍相對抗跌,擁有特許經營權所帶來的穩定現金流,加上各國陸續推動AI相關基礎建設政策,未來成長動能仍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