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永清表示,面對地緣政治與供應鏈不確定性,台灣半導體的首要任務是「讓自己更強、更大」。他指出,協會與會員公司需同步加快新技術研發腳步,特別是先進製程、異質整合、AI晶片及新材料等領域,唯有技術領先,才能在全球產業轉折點中掌握主導權。為強化產業韌性,TSIA已於去年成立設備委員會,擴大生態鏈版圖,納入先進設備與關鍵零組件,希望打造無法被取代的生態系。
侯永清透露,台灣半導體生態鏈的國際化已見具體成果,截至去年底,已有逾40家國際夥伴在台設立研發、營運或物料中心,顯示全球合作網絡正在深化。他強調,未來TSIA將持續推動國際協作,促進法規與產業環境優化,讓外資夥伴更容易融入台灣半導體體系,共同強化全球供應鏈的整合力。
永續發展方面,侯永清指出,台灣半導體扮演產業「領頭羊」角色。TSIA於去年8月率先自主發表「減碳路徑宣言」,涵蓋自用電、直接與間接排放,以及供應鏈碳減量等面向,展現產業共同推動節能減碳的決心。今年9月亦提出能源轉型白皮書,向政府建言能源政策與產業需求落差,期望共同找出平衡方案。
他同時感謝TSIA代表團於5月參與世界半導體理事會(WSC),在國際舞台上為台灣產業發聲,爭取政策與貿易上的話語權。侯永清也強調,台灣業者正以具策略性的在地化布局回應各國政策,目前已於15個國家依市場需求展開多元投資與合作,展現台灣產業靈活應變與全球關鍵地位。
針對人才培育議題,侯永清提到,TSIA近年除積極推動大學講座外,亦將半導體教育向高中延伸,培養學生對晶圓製造與FTM領域的興趣,同時開設基礎課程,協助非本科系人才轉入半導體產業。今日年會中,TSIA亦頒發半導體研究獎予五所大學共12位博士生與新進研究人員,象徵新世代人才的持續傳承。
侯永清強調,台灣半導體產業在技術、人才與國際合作三方面均展現領導力,協會將持續推動產官學研整合,為下一波全球產業升級奠定基礎。他期勉業界持續強化自主創新與合作能量,確保台灣在全球半導體舞台上維持關鍵地位與永續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