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仁勳指出,AI 運算爆炸性成長背後有兩大驅動力:首先是使用者與應用的指數成長,AI 已快速滲透搜尋、推薦系統、影音平台與商業場景;其次是單次推論的指數成長,因為 AI 從「直接回答」進化為「推理後回答」,大幅拉高每次計算量。他強調,這不是短期熱潮,而是「運算模式的根本轉型」,全球資料中心與雲端供應商將持續擴建加速運算平台。
針對市場對 NVIDIA 長期增長的疑慮,黃仁勳提出三大反駁理由:
第一,一般運算時代已結束,摩爾定律停滯,全球數兆美元的計算基礎設施正全面轉向加速運算與 AI。
第二,雲端服務全面 AI 化,包括 TikTok、Meta、Google 等平台皆大量以 GPU 取代 CPU。
第三,AI 將直接放大全球 GDP,如果一個年薪 10 萬美元的員工搭配 1 萬美元 AI,就能使生產力翻倍甚至三倍,這種效應套用到全球經濟,將驅動數兆美元的 AI 基礎建設需求。
他進一步說明,NVIDIA 位於供應鏈末端,能依需求快速擴產,且過去幾年主要雲端業者的需求預測幾乎都被低估,「我們現在還在從一般運算全面轉向加速運算,這個過程還需要好幾年,在此之前,供過於求的機率極低。」同時,公司已提前強化晶片、HBM 記憶體等關鍵零組件供應鏈,準備因應客戶加速下單。
黃仁勳估算,AI 將為全球 GDP 帶來約 10 兆美元的新價值,而背後的 AI 工廠每年資本支出規模可達 5 兆美元,將使加速運算市場從目前約 4000 億美元年支出大幅擴張。他並指出,NVIDIA 的營收與電力需求高度相關,AI 工廠需要大量能源支撐。
他舉例,阿里巴巴預告到 2030 年資料中心電力需求將成長 10 倍, NVIDIA 的「每瓦效能」與「每瓦營收」是關鍵指標,AI 已從一次執行的軟體,變成全天候運作的思考系統,這需要巨大的運算工廠和穩定的電力。他看好核能、燃氣渦輪等能源產業將因 AI 時代迎來新一波成長。
黃仁勳指出,AI 不僅徹底改變軟體與硬體,也將帶動雲端與能源供應鏈同步起飛,全球經濟增長率因此可望被推高,這是繼工業革命、數位革命後的下一波運算革命,將幫助人類提升生產力並加速 GDP 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