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信託投信基金經理人陳雯卿分析,陸港股市場正受惠於「政策、資金、基本面」三大動能驅動,後市行情仍具潛力。她指出,首先政策紅利為最大助力。中國國務院在2025年提出的《人工智慧+》政策,明確設定至2035年智慧終端滲透率要突破九成,將AI視為如同水電般的基礎設施,全面滲透產業與生活。為此,政府將啟動規模達5,000億人民幣的政策性金融工具,優先投向AI、基礎建設及新興科技,預料將帶動算力、國產晶片、雲端等供應鏈的投資熱潮,形成新一波成長引擎。

第二大利多則來自資金動能與IPO市場熱度。南向資金自年初以來持續湧入,截至9月淨買入規模已突破1兆港幣,累計流入近4.7兆港幣,刷新歷史紀錄。與此同時,港股新股市場交易熱絡,前八個月募資金額高達1,333億港幣,年增率飆升572%。其中,超過10檔新股上市後股價翻倍,題材涵蓋創新藥、AI與新消費產業,反映投資人對成長故事的強烈認同,也使市場流動性更加充沛,為後市奠定良好基礎。

第三項關鍵因素則來自企業基本面修復。陳雯卿指出,科技龍頭交出的財報亮眼,為市場信心加持。騰訊第二季淨利潤年增17%,阿里巴巴AI與雲業務資本支出創新高,小米單季營收與汽車交付數也寫下新紀錄。整體來看,科技龍頭受惠於AI、雲端與新消費三大驅動,營收與獲利均超越市場預期。配合恆生科技指數估值仍處歷史低檔區間,具備中長線投資價值,這也是國際大型資金選擇此時加碼的核心理由。

展望後市,陳雯卿認為,陸港股正處於「修復行情」階段,短線缺乏重大利空。隨著「十五五」規劃即將公布,市場或迎來新一波題材推升行情,科技、新消費與高股息紅利板塊將成為後續關注焦點。在投資策略上,她建議投資人可透過中信中國50(00752)掌握長線市場復甦機會,或選擇中信中國高股息(00882)以高殖利率標的為核心,追求穩健配息並兼顧資本利得。

陳雯卿強調,中國經濟動能回升,加上政策力挺AI與內需、港股持續吸引國際資金回流,三大因素交互作用,構成陸港股持續上漲的重要支撐。投資人若能搭配定期定額與長期持有策略,不僅能分散短線波動風險,亦有望分享到中國市場復甦所帶來的成長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