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蘭克林坦伯頓ETF(EMEA)投資策略總監Marcus Weyerer表示,儘管市場反彈範圍略有擴大,但整體仍由大型科技股主導。近期市場擴張屬短期循環性,而非結構性變化,長期仍需觀察資金是否真正轉向中小型與非科技股票。
針對美國通過「大而美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Weyerer指出,短期內稅收減免與財政刺激有助提振企業獲利與消費,2025年淨財政刺激預估逾1,000億美元。但長期而言,龐大支出恐升高通膨預期,促使聯準會更為鷹派,對資產價格造成壓力。
觀察歷史數據,1996至2024年間標普500在夏季表現普遍偏弱,7月中位報酬率1.3%,但8月僅0.2%、9月僅0.4%,收紅機率亦降至五成上下。富蘭克林認為,季節性波動下投資人應擬定應對策略,善用回檔時機尋找長線布局機會。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資深副總經理羅尤美建議,八九月應以美國平衡型基金為核心配置,其中股票部位可參考高股息指數作為參考標的,並搭配全球平衡型商品進行自然匯率避險。對海外ETF投資者而言,可選擇國際低波動高股息ETF,以降低夏季波動風險。
Weyerer進一步指出,「大而美法案」對經濟短期成長確實具正向影響,耶魯大學政策研究機構預估,該法案短期可拉抬經濟成長約0.5個百分點,但至2050年可能因赤字與高利率效應拉低成長率2個百分點。不過,市場整體仍對法案持正面解讀,潔淨能源等類股甚至因拜登減碳政策擔憂淡化而上漲。
面對不確定性與波動性,Weyerer強調,夏季行情走弱非罕見,若出現暫時性回檔,不應視為風險,而是創造逢低加碼的契機。長線來看,企業盈餘動能仍在,資金面環境尚稱穩健,投資人應善用波動性做為朋友,而非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