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第二季營收為128.6億美元、年減7.3%,優於分析師預期,淨損29億美元,高於去年同期虧損16.1億美元的表現,這也是英特爾連續六季虧損,稅後每股虧損達0.10美元,也遜於市場預期的0.011美元,主要是因為一次性成本認列所致。

此外,英特爾先前還公布一份19億美元的重組計畫,18億美元於第二季認列,包括14億美元的遣散費與4.16美元的資產減記。此外,英特爾還宣布年底前裁員15%,員工人數將從9.95萬人減至7.5萬人。

陳立武還表示,過去幾年,公司投資太快又太多,這使得晶圓廠分布以不必要的分散與利用率不足,並強調公司未來在Intel 14A製程,將採用已確認的客戶承諾來打造,未來不會再有空頭支票,讓每項投資案就具有經濟效益。

陸行之發文表達對這次英特爾財報的看法:

集中產線資源:不像過去4年(Pat 在位的四年), Intel即使有些廠產能利用率不到50%,為了技術演進還是持續擴廠,新CEO上任決定以後建產能多少要有客戶訂單支持,並停止德國,波蘭的擴廠計劃,減緩俄亥俄州擴廠,並把哥斯大黎加的封測產能整合到越南及馬來西亞,我們相信明年Intel資本開支有機會低於今年的180億美元,公司的折舊費用,自由現金流出也會受到控制。

18A/14A:Intel 沒打算放棄18A的量產,但18A Panther Lake SKU量產規模及時間 (2025年底launch,但不知道多少量) 已經明顯落後前CEO的預期, 而外部代工客戶也還要等內部客戶成功大量採用才拿得到,應該也要等到2026了吧,18A的投資比14A少些,靠著內部客戶就可以有合理獲利;14A的研發是除了內部客戶外也有外部客戶的特殊要求,不管如何,Intel 都要跟台積電在晶片速度,成本,良率,time to market 正面對決,我們認為短期看起來還是困難重重,但至少陳總比Pat清楚台積電強在哪裡。需要內部/外部客戶都用的14A,要是沒有足夠的產品支撐可接受的營收及獲利,Intel 甚至可以不投資。

Server CPU:我記得之前Pat 宣布要在2H24量產的 3 EUV Granite Rapids 已經延後在今年量產了,公司說市場份額增加需要時間,而且multi-threading 的P-cores 設計有些問題要修正。

AI GPU: 跟AMD之前的問題類似(AMD已經在改善中),陳總説公司的AI晶片缺乏系統軟體堆疊及策略,公司要了解AI系統如何運作再來設計軟體,系統,然後才是晶片。看起來其AI GPU的問題很大,設計,軟體,系統架構都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