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副總暨生醫與醫材研究所所長莊曜宇指出,根據Research Nester統計,2024年全球醫療AI市場規模達497.1億美元,2037年將突破6.4兆美元,年複合成長率超過45%。工研院自去年推出「MedBobi 醫護聲易通」並成功導入臨床後,今年升級至2.0版本,結合四大醫療機構語音資料,建構一套貼近臨床實務的AI智慧助理系統。此系統除可自動辨識語音、提供即時回應與感知推理外,亦能協助臨床決策,進一步減輕文書與行政壓力。

工研院強調,「MedBobi 2.0」將開放全台臨床院所與長照機構使用,進一步擴大AI應用場域,與醫界共同打造一個可複製、可擴散的智慧醫療生態系,呼應賴清德總統推動的「健康臺灣」政策與醫護減壓願景,具體落實科技支援醫療前線,提升全民照護品質。

工研院「MedBobi 2.0 整合平台」以實際臨床需求為核心,導入AI技術,並結合四家臨床醫院提供的高品質語音資料,涵蓋醫療術語、語調語氣與臨床情境,藉此有效提升AI對醫護語言的理解與回應能力。工研院提供
工研院「MedBobi 2.0 整合平台」以實際臨床需求為核心,導入AI技術,並結合四家臨床醫院提供的高品質語音資料,涵蓋醫療術語、語調語氣與臨床情境,藉此有效提升AI對醫護語言的理解與回應能力。工研院提供

亞東醫院院長邱冠明表示,透過導入臨床語音與AI整合系統,有助於提升第一線醫護決策效率,實現智慧醫療目標。中山醫學大學附醫總院長蔡明哲指出,語音與語意整合將加速臨床流程、提高準確度。高雄榮總院長陳金順則強調,AI成為醫療人員的智能助手是未來趨勢,將帶來更貼心的照護服務。奇美醫院副院長陳綉琴也表示,該系統實際減輕了醫護負擔,提升病人照護品質,是AI落地的最佳實證。

「MedBobi 2.0」的開發核心為結合臨床常用術語、語調與實際情境,讓AI能更準確理解醫護語言邏輯,提供即時與精準的輔助判斷。工研院並將持續優化模型,擴大語料庫與應用範圍,推動AI從單點導入走向大規模落地,加速智慧醫療產業的系統化發展,也為台灣醫療科技開拓國際市場奠定基礎。

展望未來,工研院擬定《2035技術策略與藍圖》作為研發方向,聚焦「智慧生活」、「健康樂活」、「永續環境」、「韌性社會」四大應用領域的研發方向,並發展「智慧化致能技術」以促成應用領域,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發展解決方案,藉由攜手合作夥伴,將創新技術導入第一線場域應用,帶動台灣醫療科技產業轉型升級,以謀求人類社會福祉,引領產業社會邁向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