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IM保德信全球消費商機基金經理人常李奕翰表示,AI智慧眼鏡的滲透率成長軌跡與早年智慧手錶相似,甚至未來市場規模更勝一籌。相較於智慧手錶僅是延伸手機功能、部分取代傳統手錶,AI眼鏡有機會成為新一代平台,不僅涵蓋語音助理、顯示、運算功能,更可能逐步取代傳統光學眼鏡,甚至成為手機的替代裝置。
根據市場機構統計,2024年全球AI智慧眼鏡出貨量已達200萬副,2025年預估將倍增至400萬副;隨著AI與AR技術融合日趨成熟,到2030年出貨量可望攀升至8000萬副,從2023年到2030年,整體年複合成長率高達134%。

常李奕翰指出,觀察AI眼鏡過去三年的滲透表現,2023年為0.1%、2024年已攀升至0.8%,與智慧手錶早期從2012至2014年的成長軌跡完全一致。智慧手錶在隨後十年內快速成長至22.4%滲透率,顯示若AI眼鏡技術與使用體驗持續優化,未來將具備爆發性成長潛力。
其中一個關鍵案例就是Meta與雷朋合作的智慧眼鏡。常李奕翰表示,第一代產品銷量僅約30萬副,但第二代引入更高解析度與音質規格、加上整合AI語言模型與圖像識別後,2024年銷量迅速突破200萬副,突顯出技術成熟度對產品接受度的關鍵影響。
展望未來,若AI眼鏡進一步實現如同VR頭盔般的沉浸式虛擬互動功能,投影出可操作的虛擬螢幕,甚至支援日常工作與資訊運算,將有機會顛覆目前手機與電腦的使用場景。
常李奕翰建議,投資人若想掌握未來新消費趨勢,不妨從AI應用帶動的終端裝置切入,搭配具韌性的核心消費布局,參與穿戴式裝置進化浪潮所創造的新一波成長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