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7日公布針對14國的新關稅稅率後,美國總統川普今持續在社群媒體上公布第二波關稅信函,將對菲律賓課徵20%關稅,汶萊、摩爾多瓦的新稅率皆為25%,阿爾及利亞、伊拉克及利比亞的稅率為30%,自8月1日起適用。第二波最新的6國關稅稅率,台灣仍未在名單內。

國泰金控昨舉行第9屆「永續金融暨氣候變遷高峰論壇」,李長庚受訪時談及對新台幣暴升、關稅衝擊以及「去美元化」等議題的看法。

李長庚表示,政府做了很多準備,要對政府要有信心,「關稅不是台灣獨有」,美國加徵關稅短期對某些產業會有所衝擊,而他對台灣企業競爭力、適應能力及創新能力有信心,「整體應該可以順利過關」,甚至有些產業可從中獲得更大進展。 

台灣對美國貿易大增是否不利談判,李長庚表示,從川普第一任對美出口真的增加相當多,以台灣GDP規模對照對美貿易出超順差的金額,跟其他國家相較,台灣比例確實是高的,也會有些壓力,並反應在對美採購增加及赴美設廠上,「短期關稅及匯率都有壓力,台灣企業過去以來一直是OK的。」

國泰金控昨舉行第9屆「永續金融暨氣候變遷高峰論壇」。國泰金控提供
國泰金控昨舉行第9屆「永續金融暨氣候變遷高峰論壇」。國泰金控提供

李長庚不諱言,外匯出超產業不平均,川普若祭出高關稅,除了半導體外,其他產業短期將面臨壓力,但他也看到很多產業利用新科技及AI技術做轉型,以他投資30幾年來看產業變化,對台企感到欽佩且具信心,短期變動難免,若能秉持過去快速調整因應,競爭力仍舊很好。

新台幣近來暴升部分,李長庚說,回憶自己1994年至1996年在美國唸書時,台幣兌美元約25元左右,前幾年台幣更一度來到27元附近,企業競爭力並未因此受到很大影響,台企適應力非常強,這些年競爭力還是很好,短期間關稅每天變來變去難免有不確定性,但對台灣競爭力、創新力及適應力,他很有信心。

台幣升值對金控的壓力方面,他表示25、27及35元的升貶都經歷過,壽險是長期經營,不是馬上要變現的資金,面對匯率上下波動, 台灣壽險業有外準備金機制,可沖抵匯率變動對台幣影響,會計界努力想如何在台灣不是國際貨幣狀況下,卻有大量海外投資部位,如何不讓短期變動衝擊財報。

李長庚表示,匯率波動對壽險業長期資金的實質影響不大,國壽2003年起做避險至今,台幣「中性回歸特質20幾年來沒變過」,短期衝擊難免,20幾年來各項機制變健全了,因此不必太在意短期,長期機制越臻完善,操作愈好,商品組合越好才是根本。

「去美元化」議題上,他認為美元還是難以取代,不論是歐元、日圓或英鎊、人民幣「都不太可能替代」,從報酬來看,美元仍遠超過其他幣別,美元霸權形成,「但你沒有更好的選擇?就只能慢慢調整這個部位,讓本身風險降低」,過程中會有新商機,某些區域或國家的幣別國際化提高,例如歐元強化地位最好的機會,但並不會明天歐元就馬上代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