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ndForce今年4月提出的人型機器人報告指出,雖然幾家領先廠商規劃於2025至2026年開始生產人型機器人,但若今年中仍未確定產品規格,將影響量產目標。以Tesla為例,若欲維持Optimus計畫,可能需調整產品用途或設計策略,包括朝家務用途發展,或仿效Agility Robotics降低手部自由度,以降低設計難度與成本。
TrendForce分析,即便Optimus擁有資金與整合優勢,但仍難以滿足原規劃的應用需求,反映出人型機器人在設計邏輯與實際場域間仍存差距。此次事件提供各廠技術落地的修正機會,未來產業競爭焦點將轉向系統整合與應用驗證能力,而非僅著重於單一產品的開發進度。
就供應鏈面來看,Optimus暫停生產對台廠影響有限。Tesla該項目主要由美系或自製方案主導,台廠參與程度不高,加上目前仍處研發與驗證階段,尚未進入量產。即使未來如期達成2025年5,000台、2026年5萬台的規模,初期對供應商營收貢獻仍有限,台灣零組件廠商短期內不需調整資源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