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萊德亞太區主動投資策略部主管暨新興市場股票投資總監貝琳達(Belinda Boa)指出,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建構與應用的界線日趨模糊,也打破過往需時多年才會提高生產力的預期。她強調,亞洲科技產業與工程人才具備優勢,正在推動AI技術的快速落地,為投資者創造結構性機會。
報告指出,AI基礎設施如晶片、伺服器與儲存設備背後的硬體與製程供應鏈正快速成形,成為推進AI生態系的關鍵動力。在軟體領域,從事大型語言模型、自然語言處理與虛擬助理應用的企業也正在加速進展。除生成式AI外,具備現實互動能力的自動駕駛、機器人與數位孿生等應用,亦是資金布局重點。
面對政策不確定性與貿易風險,貝琳達指出,亞洲的AI生態系能在單一主題中實現多樣化潛力。由於基礎建設與應用面受關稅影響程度差異大,更突顯主動投資的重要性。此外,韓國、台灣、中港股市在產業結構、貨幣與資本市場機制上的差異,也讓投資人可採取多元化組合因應變局。
在中國市場方面,儘管房地產修復進度緩慢、消費疲弱與高齡化壓力交織,加上中美關稅與地緣政治緊張未解,短期股市前景仍受挑戰。但貝萊德認為,AI仍是中國具潛力的長期主題,尤其在雲端服務與技術應用領域,電商平台與科技企業因掌握龐大用戶數據與消費行為,有望率先受惠。
報告指出,中國網路電商巨頭如能善用AI提升營運效率,將在宏觀政策難以直接刺激消費的情況下,發揮帶動需求的替代效果。再加上中國消費者與企業對新技術採用速度快,以及政策重點轉向內需動能,AI技術的產業化與商業化發展將更具潛力。
貝萊德指出,自ChatGPT問世以來,亞洲內部不同國家對AI題材的反應與相關性呈現高度差異。其統計顯示,AI硬體與半導體與NASDAQ 100的相關性達64%,而AI應用與實體互動技術僅為38%。因此建議投資人採全球視角、精選個股與市場,以緊跟亞洲AI發展動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