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表示,無人機為「五大信賴產業」的重要項目,兼具國防自主與產業升級雙重戰略意涵,政府正積極整合跨部會資源,推動「無人載具產業發展統籌型計畫」,以系統性策略引導技術創新與供應鏈自主,打造臺灣成為亞太地區無人機民主供應鏈中心。

經濟部指出,行政院已多次召開跨部會專案會議,擬定四大推動主軸,包括「擴大國內外需求引導產業發展」、「技術開發與國際鏈結」、「形成產業聚落暨生態系」及「完善無人載具相關管理規則」。未來由經濟部統籌協調,結合交通部、國防部、數發部、國科會及工程會等相關政府單位,共同建構完善的無人機產業推動機制,強化我國產業競爭力與國際參與度。

經濟部強調,無人機產業具備高附加價值與戰略自主性,是帶動國內資通訊、半導體與國防產業升級的重要引擎。政府將持續整合政策與研發資源,推動無人機產業聚落與生態系,促進上下游鏈結與技術國產化,同時協助業者拓展國際市場,朝向軍用與民用並進的多元應用方向發展,行政院此次通過之計畫,預計將於未來投入442億元,跨部會共同推動我國無人載具之發展。

經濟部次長何晉滄。彭欣偉攝
經濟部次長何晉滄。彭欣偉攝

經濟部表示,未來將以「產業發展」、「國防自主」及「民主供應鏈」三大目標為核心,持續推動無人機產業升級。預期2030年躍升至400億元,展現臺灣於全球民主供應鏈中的關鍵角色,為我國產業發展奠定長遠基礎。

經濟部產發署長邱求慧表示,此計畫的願景為將台灣打造成為無人機民主供應鏈的亞洲中心,目標要在2030年讓產值達到400億元,藉由此計畫可以發展國防產業、推動國防自主,並且推動民主供應鏈。

在市場方面,以內需市場練兵,擴大公部門無人機採購,像是救災、巡檢、農業、物流等運用,介由內需市場淬鍊,帶動產業發展;進而組織國家隊,拓展國際市場;資金方面,國發基金將投入策略性投資,降低設廠成本。

在技術方面,台灣欠缺的技術可以透過補助工研院來開發,開發後在技術轉移給廠商,而有些技術台灣也已經有了,但量產不夠,則可透過補助擴建;至於其他商業、研發技術也會與歐美日業者合作。

在環境方面,包括經濟部將打造創新研發中心,提供研發、測試及人培功能,促進第方創新聚落形成;國防部將建立生產製造基地,興建中科院民雄院區,提供100家廠商進駐;交通部規畫專屬飛測場域;經濟部建至無人化創新科技實驗室,於沙崙、六甲成立,開發26款嚴苛情境無人機。

在法規方面,也會訂定使用規範及推動資安檢測,強化無人機、船、政府採購及國際認證相關規則。

經濟部次長何晉滄補充,未來各部會的無人機採購需求也盤點完畢,在國防部方面,未來三年約有10萬台無人機;國外更有很大量能等著我們去開發,自俄烏戰爭到非紅供應鏈議題,許多國外廠商不斷尋找中國以外的生產基地,而台灣在技術上獲得國際肯定,因此國外市場是未來重要拓展來源,未來商機、技術能量的開發都潛力無窮。

何晉滄說明,水面、水下無人機是軍事,以及蒐集海底水文資料重要的工具,有些發展中的離岸風電也需要水下技術,需要無人船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