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孕三方案10萬生育補助是「補差額」

行政院會近日拍板通過「好孕三方案」,總經費達72.9億元。包括生育給付統一由中央補助,每胎補助金額提高至10萬元,雙胞胎則可領取20萬元;未滿39歲執行試管嬰兒療程者,首次每胎補助將提高至15萬元;此外,醫療性凍卵補助也同步加碼,相關計畫已編列於明年度預算,預計2026年元旦正式上路。

「好孕三方案」生育一胎可獲10萬元,看似對爸媽是很大的補助,不過魔鬼藏在細節裡。深入了解後,陳昭姿發現,10萬元補助其實包含原有勞保生育補助,本來生育就有2個月薪資補助,最高可達4萬多元,因此所謂的10萬元補助,其實只是多給幾千到一萬元,並非額外補助金額。

陳昭姿表示,這項政策實際效用有限,甚至可能造成民眾誤解。「剛看到方案時,心想陳時中你在搞什麼鬼?陳時中以前負責少子化辦公室,現在是政務委員,突然提出這個方案,原以為是額外補助,結果根本是騙局。」

「這個10萬塊是虛的,是唬人的!」陳昭姿批評,政府未充分說明補助計算方式,容易讓年輕人誤以為這是一次性額外補助,政策效果有限。她指出,這項政策問題不只在補助金額,還在於長期執行與托育支持。

行政院通過整體新台幣10萬元生育補助方案、不孕症試管嬰兒補助3.0,以及醫療性生育保存補助好孕三方案。資料照
行政院通過整體新台幣10萬元生育補助方案、不孕症試管嬰兒補助3.0,以及醫療性生育保存補助好孕三方案。資料照

「年輕人不會為10萬生小孩」 一次性補助無法解決少子化

「我問過一些身邊的年輕人,他們說不會爲了10萬塊就想去生小孩,因爲每個月要托育孩子,那是很大一筆錢,每個月政府要給足夠的補助是最重要的。」陳昭姿說,理解政府初衷是善意,但若政策缺乏誠信與可行性,對年輕人生育意願幫助有限。

陳昭姿強調,目前0至2歲公共托育的送托率仍偏低,其中部分級距僅達二、三成,顯示政府在少子化政策上並未真正落實。她認為,解決少子化問題不應只靠一次性金額,而要兼顧托育、教育、醫療等配套措施,才能真正落實鼓勵生育的目標。

陳昭姿坦言,年輕人不會為10萬補助就決定生小孩。彭欣偉攝
陳昭姿坦言,年輕人不會為10萬補助就決定生小孩。彭欣偉攝

勞保薪資最高級距 生育補助僅多領8400元

勞保生育給付的金額依照被保險人的投保薪資而定,計算基準為婦女分娩或早產當月起前6個月之平均月投保薪資,將一次給付60天。而勞保之投保薪資最高為4萬5800元,因此勞保的生育給付最高發給金額為9萬1600元。

而行政院提出的「生育給付加補助至10萬」,是指女性被保險人除可請領原有的勞保生育給付外,將由政府另外編列公務預算加給生育補助,合計每胎10萬元;領取生育給付較低者,也有較多的生育補助。

新補助政策上路後,若以女性投保最高勞保級距4萬5800元計算,原生育給付最高可達9萬1600元,生育後僅能再多領8400元生育補助。

也就是說,真正能拿到10萬元生育補助的對象,恐怕只有未參加社會保險的女性國人或外國籍配偶生育本國籍新生兒。

新版生育補助為原有勞保生育給付外,政府再編預算加給補助,補足至合計10萬元。翻攝自行政院官網
新版生育補助為原有勞保生育給付外,政府再編預算加給補助,補足至合計10萬元。翻攝自行政院官網

今年出生率恐跌破12萬!陳昭姿籲推代孕:賴清德應以總統高度回應

陳昭姿指出,台灣出生率低迷已成國安問題,2024龍年僅有13.5萬名新生兒,今年預估可能不超過12萬人,與四、五十年前每年30萬至40萬人出生相比,差距驚人。

陳昭姿提到,生育議題不應政治化,政府與社會應正視數據與趨勢,從保障家庭與生育權的角度制定政策,避免台灣「自己滅種」。她舉例,韓國過去也曾面臨低生育率問題,但透過全面、系統性的政策與鼓勵措施,生育率已有回升,可作為台灣參考。

陳昭姿強調,台灣正面臨兩大困境:一是年輕人想生卻養不起,需要國家托育政策;二是能養卻無法生,這部分則需透過醫學協助,代孕正是解方。她指出,不孕症患者往往歷經數十次試管嬰兒失敗,耗費鉅額仍徒勞無功,身心痛苦難以想像,「只要解除代孕禁止並做好管理,就能幫助病人脫離痛苦。」

陳昭姿補充,代孕制度設計可納入醫學條件,妻若因醫療因素(如患有嚴重子宮疾病、免疫疾病或懷孕會危及生命),經醫師評估後,可考慮代孕,此做法與部分國際地區的作法一致。

陳昭姿喊話,代孕是人權與民生問題,而非政治籌碼。「賴清德總統當年親自推動,如今更應以總統高度回應社會需求。」她期盼執政黨放下對立,共同推動制度化與管理,讓台灣走向更進步、更人性化的道路。

陳昭姿認為少子化是國安問題,辦公室門口貼著每月新生兒出生人數示警。彭欣偉攝
陳昭姿認為少子化是國安問題,辦公室門口貼著每月新生兒出生人數示警。彭欣偉攝
 台灣出生率逐年下降,2025年8月全台出生人口僅8464人。彭欣偉攝
台灣出生率逐年下降,2025年8月全台出生人口僅8464人。彭欣偉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