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軒根據該新聞稿內容,列出幾項關鍵資訊:

一、劃設紅色警戒區域

中央災害應變中心依專業評估,針對花蓮光復、鳳林、萬榮3鄉鎮,預劃紅色警戒區共1,800戶。

二、盤點住戶

21日當天已提供花蓮縣政府及各公所實際人口資料,包括籍在人不在、外地返鄉者等。

三、預告紅色警戒

新聞稿明確指出,農業部林業保育署將於22日上午7時發布「紅色警戒」,由縣府及公所執行預防性疏散撤離。若住戶僅有一樓,建議離開;若有二樓以上,則垂直避難。

四、馬太鞍堰塞湖不可施工

專家評估指出,堰塞湖地處偏遠且壩體土石鬆軟,持續崩塌,並面臨颱風豪雨與地震風險,汛期內以工程手段短期處理「不可行」。

五、要求地方研擬疏散計畫

中央請花蓮縣政府及三個鄉鎮公所規劃撤離方案。

六、動員國軍支援

周軒表示,中央很貼心,想到花蓮縣政府及3個公所進行撤離人數增加問題,指示國軍與替代役管理中心預劃增派兵力,隨時支援撤離人力需求。

周軒強調,根據災害防救法第24條,明定地方政府具備強制撤離權責,中央已提供明確資訊與警戒範圍,地方應依災害風險採取措施。若居民無法從一樓撤離至二樓,地方政府就應執行強制撤離,若地方政府遲不作為,恐將涉犯「公務員廢弛職務釀災罪」。然而,至今找到的14名罹難者,全數位於當時劃定的強制疏散範圍內,令人質疑地方政府是否延誤時機。

周軒表示,對此,行政院已宣布啟動調查,將釐清花蓮縣政府在預警發布與撤離執行過程中的決策與作為,是否涉及「公務員廢弛職務釀災罪」等法律責任。

花蓮光復鄉遭堰塞湖溢流重創,縣長徐榛蔚急返台坐鎮防災中心。翻攝自徐榛蔚臉書
花蓮光復鄉遭堰塞湖溢流重創,縣長徐榛蔚急返台坐鎮防災中心。翻攝自徐榛蔚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