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子賢表示,台灣的能源是國家政策中的重中之重。台電一年在能源上的支出,如果加上民間能源支出,其實整個台灣一年花在能源上的金額,已經超過兩兆台幣。這樣的金額不是只有台灣面對,全世界所有先進國家,只要使用能源、工業發展、產業興旺,能源就是最重要的支出,往往比醫療健保多兩倍以上,甚至比國防支出多五倍以上。

童子賢直言,為什麼他要在兩年半前,就開始呼籲「核二、核三不要關掉?」因為這關係到國家競爭力、民生富庶、產業國際競爭力,這跟顏色、黨派都沒有關係。台灣的繁榮、尊嚴、安全,也不該跟顏色、黨派綁在一起,這是大家共同的追求。

童子賢表示,核二、核三在停機之前,一年可以提供超過300億度電。平均成本一度只要1.1至1.4元。相較之下,台灣的綠能雖然不是不好,但因為土地狹小,發展風電、太陽能的成本卻偏高。便宜的也要4.5元以上,貴的甚至高達7元。小學二年級就能算得出來,核電 1.1 元、風電 6.5 元,差價就是5元,300 億度電差 5 元,就是 1500 億。這就是為什麼立法院常常要撥補台電上千億元,否則台電就說要調漲電價。這筆帳清清楚楚,電價不只是數字,它牽涉到人民生活負擔、牽涉到產業競爭力。

童子賢表示,再看國際例子,義大利在 1980 年代曾公投廢核,但 2024 年 7 月,他們總理已經宣布要恢復核電,因為風電、太陽能佔據太多農業用地與景觀。瑞士、瑞典也在 2024 年分別放棄「核電 40 年停機」的政策,改為「只要每年安檢合格,就繼續運作」,甚至延長到 60、70 年。

童子賢表示,美國、日本、英國、法國都在走這條路,因為這才是國際潮流。為什麼?因為 AI 需要龐大電力,微軟、Meta(臉書)、亞馬遜、OpenAI、Google 這些國際科技巨頭,全都投資或直接簽約購買核電,因為他們需要「穩定、不排碳」的電,才能支撐產業發展。

童子賢表示,再看綠能的限制,風電「有風才有電、沒風就沒電」,夏天傍晚最熱、最需要冷氣的時候,風常常停了;太陽能更不用說,晚上根本沒辦法發電,這不是理想問題,而是現實。

童子賢表示,因此,我們要理智思考,台灣要繁榮、要便利、要有國際競爭力,就必須擁有「充足、不排碳」的電力。綠能可以發展,但不能無限制發展,否則對山林保育、環境生態造成嚴重衝擊。既然核電穩定、乾淨,為什麼要把它白白廢掉?這就是他兩年半前,在核二一號機即將停機時跳出來呼籲的原因。

童子賢呼籲,明天 8 月 23 日,讓他們用神聖的一票告訴政府,台灣需要電,需要不排碳的電,需要保障民生富庶、需要維持產業競爭力。呼籲大家「核三延役」公投投下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