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盈隆發文表示,大罷免失敗的原因,他認為問題出在基本面,並點出3個最重要因素,首先是台灣主流民意強烈反對大罷免行動,所形成的全國或罷區的政治意見氣候,明顯不利大罷免,是客觀的事實。
再來是中心訴求不靈,歸納罷團三個中心訴求,毀憲亂政、反共護台、對台灣未來的憂慮(簡稱亡國感),不過台灣民意基金會曾對這3項做民調,都沒獲得多數民意的支持,若進一步只從罷區看則顯示,支持比例更低,不支持比例更高,「罷團推動大罷免的中心訴求只獲得少數人的共鳴,不足以成氣候」。
值得一提的是,在大多數台灣人眼中,「反共護台」的目的神聖,並不能正當化大罷免手段的不當」,因此,以大罷免失敗推論出「反共護台」或「抗中保台」訴求不再得民心,是明顯錯誤的解讀。
最後就是罷團選錯戰場,犯了兵家大忌,選擇在藍營地盤罷免藍委,先天上就處於不利的位置,同樣的道理,在深綠選區罷免深綠立委,一樣困難重重,「仰攻,是軍事術語。孫子兵法中說『對在高地防禦的敵人,不可以仰攻』,罷團和綠營明顯犯了兵家大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