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勵志協會今(27日)舉辦大罷免選後座談會。譚耀南指出,這次只有7個區域的立委有超過同意罷免門檻。她認為,關鍵因素在於,不少選民認為用罷免來表達對個別立委、或國民黨整體不滿有疑慮。

譚耀南進一步解釋,罷免沒有得到足夠的選民認同,因此全面罷免將在8月23日第二波投票結束後,走入歷史。

譚耀南提到,在選戰戰術上,國民黨用簡單粗暴、非事實的口號提出,「不同意罷免就保住每人一萬元、勞工五天假、不用上戰場」,以結果來看是非常有用的;而行政院在處理此議題,確實也沒處理好,國民黨販賣戰爭不是第一次了,可是行政團隊對此議題仍然沒有妥善處理。

推薦新聞:壹蘋民調|你對7/26罷免投票結果滿不滿意?8/23會投票嗎?

譚耀南指出,罷免過後,國民黨除了繼續癱瘓行政權、司法權的報復行動之外,他必然會主張,「國民黨不是親中政黨」,也可能聲稱,「我的親中路線得到選民認同」,這兩種可能性都有,接下來需要觀察國民黨往哪個方向移動。

譚耀南強調,他要提醒國民黨不要誤盼台灣人民的意志,所有民調都清楚指出,中華民國台灣作為主權獨立國家,不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這是國民的最大公約數,這次投票不是人民對於國民黨親中的授權,更不能理解為對台灣前途立場的改變。

譚耀南說明,由於北京對台灣缺乏善意,雙向溝通不足,導致人民對台灣前途產生憂慮,這點值得賴清德政府執政團隊高度重視。

譚耀南認為,中共接下來對台灣統戰勢必會力道加強,接下來的形勢只會更險峻、複雜,不管是國內政爭或是與美國談判,面對中共步步進逼,與在地協作資訊戰,若賴清德政府不能與在野黨溝通,如何與人民直接對話?這都是執政團隊最大的挑戰,必須深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