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與民眾黨主席黃國昌共同召開在野領袖峰會,邀請前台大校長管中閔擔任召集人,成立「民間版衝擊影響評估小組」。歷經兩個月調查與分析,由國民黨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與民眾黨政策會共同完成的期中報告,今日於在台大校友會館正式發布,前台大校長管中閔、國政基金會經財組召集人林祖嘉、民眾黨政策會執行長賴香伶、國民黨立委賴士葆、民眾黨立委黃珊珊出席。

管中閔:電子零組件業、光學製品業、汽車業將成主要受災戶
前台大校長管中閔指出,根據調查,主要受關稅衝擊的產業,第一是電子零組件業,其次是電腦、電子產品的光學製品業,第三是汽車及零件業,接著是機械設備、基本金屬業、塑膠橡膠製品等。其中也發現,有約50%廠商認為已經受到關稅影響,包含28%還不確定,換言之,認為受到影響的廠商應該超過7成甚至達8成。
管中閔提到,雖然目前實質關稅尚未發生,但已經有5%廠商開始裁員,並有25%已經把原來的增援或擴張計畫暫緩,也有23%的業者考慮將部分產能移轉至海外。他認為,雖然現在關稅還不確定,但是可以想像一旦數字確定以後,就會有一定的比例廠商實際採用這些移轉產能的行動。
管中閔說,綜合廠商面臨的主要困難,首先是匯率,最近匯率非常不穩定,甚至發生短時間快速上漲下跌,對廠商來講就直接影響營收及成本;其次是能源政策,中小企業認為在取得綠電上有困難,造成經營上的壓力;第三是人力,科技業已經長久缺工。以長期而言,廠商也認為人工智能、永續環保的轉型門檻非常高,特別是中小企業,都迫切需要政府協助。
管中閔認為,中小企業當前面臨五大困難:匯率劇烈波動、電價與綠電壓力、缺工搶才、AI與綠色轉型門檻高,以及政府協助資訊落差。他建議政府穩定匯率、檢討能源政策、加強就業保障、設立AI轉型專責單位,並建立貿易協助單一窗口,整合政策資源,協助企業因應挑戰、順利轉型。

賴士葆:政府關稅談判資訊不透明 中小企業首當其衝
國民黨立委賴士葆指出,以目前已知資訊觀察,美國對英國與新加坡分別課徵10%關稅,儘管兩國與美國貿易結構為出超;對韓國則課徵25%,即便美韓關係緊密。4月初,美方更公告對台灣擬課徵32%關稅,三者皆可作為我方預判談判結果的重要參考依據。此外,半導體產業也受到波及。雖然台積電赴美投資金額達1,000億美元並非一次到位,但其供應鏈同步外移,對台灣年輕工程師與產業結構造成實質衝擊。
賴士葆直言,根據近期廠商問卷調查結果,已有約5成企業表示受到關稅政策影響,部分業者提前出貨,導致上半年營收表現優於實際經濟情況。若美方最終實施20%以上的關稅,對企業經營與出口將產生重大影響。尤其傳統產業與中小企業受創最深。根據經濟部統計,台灣中小企業占全體企業數的98%,因此關稅衝擊絕不能輕忽,政府應及早提出紓困配套,協助業者穩定經營。
賴士葆表示,目前央行擁有逾5,800億美元外匯存底,政府具備穩定匯率與經濟的能力,卻未能防止近期新台幣快速升值,造成中小企業承擔出口損失與匯率風險的雙重壓力。他強調,台灣面對的並非單一關稅問題,而是整體經濟政策的不確定性與資訊不對稱。他呼籲行政院長卓榮泰,立即就台美關稅談判進度與潛在影響向國人報告,提出具體紓困與保護產業方案,並考慮加速推動「還稅於民」政策,減緩企業與勞工面臨的多重經濟壓力。

黃珊珊:政府關稅評估竟輸民間一大截 產業恐失競爭力
民眾黨立委黃珊珊指出,美國宣布對台加徵關稅以來,迄今完成衝擊評估的,是民間單位,而非政府部門,產業界、國會、民眾只能自行推測政策後果,目前全球僅剩三個國家,包括台灣,尚未掌握美方關稅政策的具體影響,國會監督失靈,資訊傳遞不足。
黃珊珊說,多個工業總會與產業公會反映憂慮,若台灣稅率高於日韓,配合近期匯率升值壓力,企業出口競爭力將進一步削弱,生存環境惡化。行政院在任何重大國際談判前,應主動向立法院報告,保障產業意見表達權利。她呼籲,關稅衝擊不容黑箱處理,政府應盡速提出完整評估與產業因應方案,公開說明衝擊內容與處理方式,回應社會各界關切。

本報告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由管中閔以多項經濟模型剖析台灣對外部經濟變動的敏感性;第二部分則透過廠商訪談與問卷調查,描繪製造業者的實務觀察與回應模式。問卷由國民黨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與民眾黨政策會共同設計,調查對象涵蓋全國各地製造業廠商,調查期間自2025年6月13日至7月15日,共回收286份問卷,經資料清整與比例重分配加權後,最終有效樣本為238份,具代表性與政策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