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掌握馬太鞍溪堰塞湖的地形變化,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與中華民國山難救助協會東區搜救委員會及多名山林專業探勘人員合作,規劃2支隊伍,從萬榮林道及光復林道2條路線,分別在10月2日、9月30日啟程進入湖區探勘。

花蓮分署表示,萬榮林道隊伍依據航測圖資、空拍資料、光達與1/5000相片基本圖等綜合研判後,規劃自萬榮林道上切、腰繞舊林田山鐵道進入。隊員們帶著繩索、草刀與十字鎬等各種技術裝備,沿途透過空拍與定位,以掌握地形風險並記錄堰塞湖區崩塌與水文變化。

林保署結合民間組成2支特遣隊,進行馬太鞍溪堰塞湖路線踏察特遣任務。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提供
林保署結合民間組成2支特遣隊,進行馬太鞍溪堰塞湖路線踏察特遣任務。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提供

萬榮林道隊伍在第4天避開揚塵,穿越大規模崩塌帶,並以垂降方式挑戰瀑布崖口高落差地形,抵達馬太鞍溪主匯流口,觀測到堰塞湖壩體與溢流口位置。現場探勘發現,堰塞湖溢流後短短2週內河道已被沖刷加深逾100公尺,溪水侵蝕力強大,沿途山壁陡峭,顯示短期河相與地形變化劇烈。溢流口位置相較先前空拍資料明顯後退,證實該地區仍持續快速變化。

花蓮分署說明,萬榮林道特遣隊7日全員平安返抵萬榮工作站,光復林道特遣隊伍則從馬太鞍溪南側光復林道出發,並於8日完成任務回報。

花蓮分署表示,此次探勘成果可作為專家學者評估現場地形調查與安全監測,以及研擬防災與減災策略重要參考資料,期能擬訂解決堰塞湖危機解方。

依據探勘資料研判,馬太鞍溪堰塞湖地表持續變形。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提供
依據探勘資料研判,馬太鞍溪堰塞湖地表持續變形。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提供
萬榮林道隊伍以垂降方式挑戰高落差地形。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提供
萬榮林道隊伍以垂降方式挑戰高落差地形。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提供
特遣隊帶回馬太鞍溪堰塞湖最新現場畫面。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提供
特遣隊帶回馬太鞍溪堰塞湖最新現場畫面。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提供
馬太鞍溪堰塞湖地表持續變形,目前若開挖便道或鑽炸皆不安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提供
馬太鞍溪堰塞湖地表持續變形,目前若開挖便道或鑽炸皆不安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