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縣府指出,泰崗溪堰塞湖距離司馬庫斯大橋上游約10公里,源於去年11月康芮颱風後產生,目前由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監測,該堰塞湖壩高約10公尺、面積約1.3公頃,蓄水體積約4.8萬立方公尺,林保署評估已穩定溢流。

根據林保署資料指出,該堰塞湖上游無保全對象,下游保全對象為司馬庫斯大橋,距離河道仍有一定高度,經估算如堰塞湖潰壩,其對下游保全對象安全不致造成影響,然下游約14公里處有泰崗野溪溫泉,可能受到水位及流速急速增高,影響河道區域活動人員安全。

新竹縣政府交通旅遊處指出,為維護民眾安全,先前已請13鄉鎮市公所針對轄內進行區域性盤點,當時尖石鄉公所有提出泰崗野溪溫泉狀況,並與消防局、鄉公所確認地點及座標,預計將於今年度公告為危險水域。

楊文科在會中提出鄰近秀巒國小的白石溪崩塌處,先前該地區曾發生崩塌,形成堰塞湖,且因鄰近學校及部落,楊文科憂心,若再度發生災情,恐影響居民安危。農業處則表示,經洽農業部農村及水土保持署台北分署聯繫回應:該崩塌處與經濟部北區水資源分署合作清理,目前河道已疏通、無堵塞情形,邊坡大崩塌處分署持續監測中。但尖石鄉公所也憂心崩塌面不穩定,期望能擴張河道、增加緩衝區。

楊文科指出,白石溪於2021年發生崩塌,他曾赴現場了解,也因鄰近秀巒國小,更擔心師生安全。曾經擔任尖石鄉長的原住民族行政處長雲天寶指出,他熟悉當地狀況,他認為最重要的是撤離,若雨量達400毫米以上,學校包含周邊住家都必須要立即撤離,以免危及部落族人的安全。

最後由楊文科裁示,無論泰崗溪堰塞湖、白石溪崩塌,都必須要持續與中央保持聯繫,並掌握影響範圍,「只怕萬一」,該撤離就要落實執行,以居民安危為第一優先考量。

楊文科4年前至現場會勘。資料照片
楊文科4年前至現場會勘。資料照片
尖石鄉秀巒村控溪部落旁的白石溪右岸邊坡4年前發生崩塌。資料照片
尖石鄉秀巒村控溪部落旁的白石溪右岸邊坡4年前發生崩塌。資料照片